《易经》论小人:"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所谓革面,是说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变化多,反覆无常。这大概是对于"小人"的最早定义。我们今天说小人,一般都涵盖了这个变化多,反覆无常的含义。
《论语》关于小人的描述比较多,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说小人比较关注利益,所谓无利不行,无利不为。这是强调小人的功利性比较强,自私自利的一面比较多。
又:“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土指家乡,小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只惦记家乡,但不关注自身的德行修养。惠指小利益,小便宜。小人关注哪里能获得更多惠利,但不关注原则,法度和操守。
最为肯定的一句论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为什么长戚戚?因为小人心中小想法小算盘多,总在担忧恐惧不如意之事的发生。
比较有争议的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此处的争议主要是对女性的不尊重,而非小人。不逊是不礼貌不谦逊,怨是怨恨怨怒。你离小人近了他不尊重你,远了他又怨恨你,甚至背后中伤你。
还有一段对话说:“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这里的小人是指没有追求没有大的担当的普通老百姓,倒不一定就有贬义。
总的来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小人人云亦云,比较没有主见,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唐李德裕有《小人论》一篇云:“世所谓小人者,便辟巧佞,翻覆难信,此小人常态,不足惧也;以怨报德,此其甚者也;背本忘义,抑又次之......”
这个算是对世谓之贬义层面的小人比较全面的一个概括。
所谓小人心性,主要是在自私自利基础上延展出来的一系列表现。客观的看,自私乃是生物的自存本能,是一种先天生物性,亦是人性弱点所在。区别在于,智慧生物具有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其自私自利心。如此,也就能够或多或少摆脱我们身上小人心性,提高利他心,建立原则意识。克服越多,对于公众贡献越大。所谓大人君子,盖此而已。
至于中性层面的小人,本无褒贬之义,无非是社会地位一般无功无无名的普通草民的自我贬称而已。人能自贬,乃是一种谦卑的体现。谁敢说他是个"小人"?
2018-9-3于太原
《小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