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春(原创)
近日,武汉大学出版社因为其出版的《动物小百科》中存在果子狸的所谓不当表述“火”了。估计,这是武汉大学出版社始料不及的。
该书关于果子狸的介绍中写道:
果子狸全身都是宝,它们的肉可以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稀有‘山珍’,它们的脂肪是化妆品生产中难得的高级原料,也可以医治烫伤,它们的皮毛可做皮手套,它们的尾毛和针毛,可以制成毛刷和画笔。
按说,这样据实的介绍一种动物本无可厚非。因为即便是历代典籍中也普遍这样介绍,而在一些工具书中也都是这样介绍的。
可是,就因为这场蔓延至全国且病死率奇高的新冠肺炎,竟然让一些人神经高度紧张到要“扑杀”书籍资料的地步。而他们的理由也非常“公正”,一是因为果子狸被专家高度怀疑是该疫病的传播者,二是果子狸作为野生动物不应该被食用。
我真是为这样高深的见解折服!
按照百度百科对冠状病毒的解释,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如人、鼠、猪、猫、犬、狼、鸡、牛、禽类等。这意味着不仅仅果子狸身上会携带这种病毒,我们常吃的鸡、鸭、鹅、猪都会携带这种病毒,甚至连我们人类也都不能幸免。凭此就要删除书籍资料中的“果子狸肉可食用”,是不是也太过简单可笑?
照此说来,那鸡、鸭、鹅、猪、牛等为人类提供肉食来源的脊椎动物是不是也一样不能吃了?那么,如此一来,我们人类就真的只能吃“人造肉”了?再或者干脆就直接吃素算了,免得伤害野生动物。这样,岂不是更好?!
在我看来,把果子狸肉可食用告诉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一场疫病就不敢面对现实,而捂住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无法了解本该知道的一切!
现在,出版社已经下架所有图书,但这只是应对舆论讨伐的一种手段。可是,舆论都是对的吗?如果按照舆论的声讨来,那是不是所有的书籍资料,甚至是《本草纲目》等历史典籍也要将涉及野生动物可食用、可药用的章节一并删除?设若真的如此,我们是要掀起一场“焚书坑童”行动的了?
简直可笑之至!老祖宗历经千辛万苦积累的经验教训,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就要把它毁个七零八落才肯甘心,然后让以后的人到了国外才知道原来一些野生动物可食用,并且可入药。这样的举动是何等的丰功至伟,简直可以跟洗劫并烧光我圆明园的八国联军一样可以标榜千古!
我搞不懂,如果连基本的事实都不尊重了,我们还有什么是可以尊重的?
保护野生动物是有必要,可尊重事实与保持诚实更为重要。我们究竟要传递给孩子们一个怎样的人生观与道德观,是欺骗、撒谎,还是诚实、正直,是胆怯、懦弱,还是勇敢、坚韧?
我们可以修改书本,但绝不是删除或否定其肉可食用,而应该告诉孩子们,果子狸肉中含有大量病毒,有些病毒可以致命,为健康起见,以不食用为妙。而不是一概地予以删除,一概地予以否定,或一概地予以打击。
如果要把书本里的果子狸肉可食用改为果子狸肉不可食用,那就如同告诉孩子们薯片等零食均不能吃一样的可叹可笑。
而如果将图书资料中的“果子狸肉可食用,脂肪是化妆品生产中难得的高级原料,也可以医治烫伤,它们的皮毛可做皮手套,它们的尾毛和针毛,可以制成毛刷和画笔”等类似语句完全去掉,则无异于否定历史,否定先人们历经千险总结出的经验教训一样可耻可悲。
从历史资料得知,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呕心沥血,历尽千辛万苦,甚至为了辨识药性几乎搭上自己的性命。而现在有些人要毁掉这些,无非就是想否定掉那些历史,否定掉那些典籍,然后再逼着后人自己去摸索和探寻。
我不知道这是在推进社会的进步,还是在推动社会的退步;我也不知道这是在毁灭汉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是帮助汉文化更好的走向文明灿烂。我只知道,这样做,实则就是在否定历史,就是在欺骗后人,就是在毁掉汉文化的博大。显而易见的是,这样做并不能显示我们的文明,却反而显示出我们的浅显与无知。
任何动物都可能会引发一场致命的疫病。最关键的是加强防疫,而不是将其从图书中删除,以杜绝人类的开发与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是靠删除书本中野生动物肉可食用就能做到,而是靠人们更加自觉的意识与行动。
尊重事实,而不是慌张地删除或否定一切,才是一个文明社会该有的态度。而要做到这些,最最需要的就是理性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