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与现代人的渊源
夏天太热,冬天太冷,春天雨多,秋天大风,
总之,
一年之中没有几天适合出门吃饭或者出门买菜的宜人天气。
或者说,
工作日太忙没时间去外面吃,更别说做饭,
好不容易周末,当然先睡到自然醒再说。
伟大的外卖,拯救了多少青年男女!
都说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不知道是现代人的需求促使了外卖市场的火热,
还是贴心服务的外卖导致了现代人的懒惰。
外卖格局日渐明朗
据《2017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046亿元!
不得不说,外卖兴起之后,的确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所以,我们也很乐意去选择使用它。
所以,市场上的外卖平台也是风生水起,饿了么、百度外卖、美团外卖、甚至垄断着整个网约车市场的滴滴也忍不住想在外卖市场“插一脚”。
随着百度外卖与饿了么合并,国内的外卖市场格局渐成。
今年4月初,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宣布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
另一方面,美团外卖平台在今年5月初宣布完成日订单量超过2000万单。
外卖与现代人的相爱相杀
你还记不记得从何时开始,
外卖的基本配比有配送费、餐盒费,零零总总加起来10块钱不等。
慢慢的,价格的不断上涨,但又不能伤了消费者的心,
于是,优惠券出世了。
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争相推出各种优惠,
新用户优惠券、5元特价菜准点抢购、9.9元的夜宵、周末优惠券、满减优惠券......
在各种优惠券刚兴起的时候,的确能够享受到一定的优惠。
我记得在学校的时候,3、4块钱吃一顿米线,2、3块钱喝一杯饮料还有有可能的。
但是,
从今年年初开始,有消费者开始吐槽:
外卖平台优惠券的使用,
简直就是一场智商的较量,
你永远不知道它里面的门路是什么!
而小U的实际体验中也有同样疑惑。
有一次点外卖,点了一份单品21,然后就有一行小字提醒你:再买17元减17元。
当我再凑够17之后,发现总价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而是变成了31.5。
小编有尝试去寻找一下这些商家的套路,
发现,其实很多时候,
所谓的满减,是有一定的基数的。
外卖满减的误区
减的金额越大满减力度就越大?
满15减10 和满30减15 , 哪个的满减力度更大?
很多人会误认为是第二个,因为第二个减的金额更多。但实际上,满减力度并不是取决于满减金额的多少,而是看折扣力度的大小。
第一个满减,减了10元,但是折扣力度为66%(10除以15)。
第二个满减,减了15元,但是折扣力度为50%,(15除以30)。
所以,毫无疑问是第一个优惠力度更大。
所谓满20减19?
或许这种套路你也遇到过:
餐品介绍写了满20减19,看似只花1元就能买到20的餐,肯定吸引人。
当你进去店铺你会发现,店铺的餐品都是30多以上的,买一份,最低也得在20的基础上再多花15元左右,其实就等于是满35减19了,相当于打了4.5折,这对于商家来说并不亏的。
小菜、凉菜凑单?
从“满20减19”的噱头进来之后,餐厅还会挂一些10几块,甚至几块的小菜、凉菜之类的,这样才不会让顾客觉得是被忽悠了(其实从一开始就是被套路......)。
有人就说了,那我就点几个凉菜、小咸菜来凑这20块钱,1块钱买几个凉菜也是划算。
呵!商家也不傻。
这时候商家会用最低起送费来控制,比如35起送,让你没法单独点30以内的餐,只能是点了贵的正餐,再加一些小菜,这样一来,单价就四五十了。
满减后,这时候等于平均是打了六折左右,
商家还是有足够的利润的。
你不知道的是,商家会因为折让力度很大,外卖平台会给很多免费展示曝光机会,等于变相省下了一笔推广宣传费,呵呵呵呵......呃
少点套路,多点真情
其实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只是想正常的点一份外卖而已。
上了一天班,本来就身心俱疲,还要耗费脑力去应付商家的满减优惠,头大......
其实,对于一张小小的优惠券,背后还藏着经济学问题和消费者心理学问题。
很多时候,“优惠券”已经脱离了它的本质,成为了厂商们推广营销的一个载体。
先通过这种看似优惠的满减活动,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去点击进入~
这就结束了?并不!
进入店铺只是刚刚开始,各种券以及限制条件的层层打压下,最后订单数额超乎你的想象。
这时候你要退出店铺重新选择吗?
半个小时已经浪费了,算了,就这样吧~
理性消费,专业运营
做为消费者,要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很多人为了凑满减的优惠,零零散散买了许多,但又吃不完,只能浪费。
所以,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依量而行,
切忌被各种眼花缭乱的优惠券所套路!
既然消费者收到了券,那么身为企业就有义务让消费者可以合理的使用掉,
反之,用不掉的“优惠券”,那还能叫优惠券吗?
商家们更需要去掌握的是运营策略,让消费者自愿去消费。保质保量的同时,带给消费者愉快的消费体验,做到真真正正的贴心服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