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养出“蛋壳娃”?
一位幼儿园小男孩回到家崩溃大哭,妈妈困惑问为什么。
小男孩哽咽着说:“今天做游戏时,老师让我不用脱袜子。”
“其他小朋友都没有穿袜子,只有我一个人穿。”小男孩继续说。
“那很正常啊。”
没想到小男孩哭得更委屈了:“呜呜……老师肯定嫌弃我脚臭,所以让我不用脱袜子……妈妈,我再也不想上幼儿园了!”
第二天,无论妈妈怎么哄,小男孩就是不想上幼儿园,还故意把书包推进了床底下。
小男孩的妈妈说:“孩子没有脚臭,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很费解!”
▲蛋壳孩子越来越多?
在儿童心理上,有个名词叫“蛋壳效应症”。指的是一个孩子心理脆弱,受不了挫折,容易焦虑,对陌生的事物感觉恐惧,人际交往能力也很差……无数儿童心理学家们也常常警告父母:“蛋壳孩子越来越多,跟父母的养育方式脱不了关系。”直白地说,蛋壳孩子背后的根源,除了小部分是天生性格使然外,大部分原因,是如今父母们过度地保护孩子,把孩子养在了一个个安全又无聊的环境中。
心理学家Peter Gray也说,父母过度保护,让孩子失去自己的成长空间,也因此造成抑郁、自恋、缺乏同理心的孩子越来越多。进一步来说,蛋壳孩子越来越多,与如今孩子的成长缺乏“冒险游戏”有很大关系。
▲请让孩子从小适当“冒险地玩”
“冒险游戏”,其实不是把孩子置身于危险中,让孩子接触危及性命安全的事物,而是“恰到好处”地冒险,孩子既感受到情绪上的惊奇感,又不至于惊慌害怕。那么具体指的是什么样的游戏呢?下面是常见的儿童“冒险游戏”的5种方式:
1、高处探索
比如:荡秋千、攀岩、爬山、蹦床等。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老人或父母,总对他们身边爬上爬下的孩子大喊:“别爬,会摔!”虽然大人的这种做法,保证孩子不会受伤,却也扼杀了孩子天生的探索欲望。因为大人的紧张不仅传达到了孩子心里,孩子也因此对环境产生不信任感——我周围都是危险的。
在高处探索,其实也是小朋友的一种成长方式。我记得小时候,大人们总是忙得顾不上孩子,几个年龄相仿的小屁孩,爬树、爬草垛……甚至爬上屋顶抓鸟窝里刚孵出的小鸟。我常常感叹,我们这一代父母的孩子,他们没能拥有这样的经历是一种遗憾。
除此之外,孩子经常在高处探索,也有助减少成长中出现的焦虑。澳大利亚情绪健康学家Jennie Hudson等人,曾经研究过一群学前的小朋友,发现那些经常玩冒险游戏的孩子,未来不容易情绪焦虑。
2、适当地使用危险的工具
比如:锤子、凿子、刨子、剪刀、刀子等。
记得去年,有一位民办学校的校长到芬兰访问,回来后感叹:“有两门课,打死我也不敢开”。原来,一是木工课,年幼的孩子需要使用锤子、凿子、电钻、刨子……等“危险”的工具学习制作木工;二是家政课,小朋友需要学习使用菜刀、煤气炉、烤箱……学习做饭。
在我们的父母看来,这些东西会让孩子们“危险重重”——
“被锤子锤到手指怎么办”,
“孩子拿电钻扎到别人怎么办”,
“菜刀会切到小朋友的小手”,
“煤气炉会爆的”,
“孩子被烫伤怎么办”……
我们的忧心,让无数孩子到了很大年龄也没接触过这些日常工具,最终不仅会把孩子阻拦在了勤劳和动手能力的“大门”之外,有些孩子还会对这些所谓“危险”的工具有无言的恐惧感。
3、认识危险的事物
比如水、火、电、闪电等。
泳池、河流被人誉为“披着羊皮的狼”,每一年夏天,无数孩子被看似平静的水“吞没”,满水的水桶也有安全隐患;火、电、闪电等存在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但并不是所有孩子对此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有些父母为了避免孩子遭遇危险,总是千万次地提醒孩子“绝对不能碰”,“绝对不能靠近”,有些父母甚至把这些危险的事物描绘成“可怕的东西”……这些不正确的认识方式,反而会给孩子造成了恐惧和焦虑。相反,让孩子客观地认识,才是正确的做法——“水能覆舟,也能载舟”,这些危险的事物,只要正确地使用和接触,完全可以把危险排除在外。
4、与小朋友打闹玩耍
比如追逐游戏、有保护的摔跤游戏等。
我们常见的一些小朋友喜欢扮演的“猫捉老鼠”或“老虎追山羊”等假装游戏,又或者是小朋友竞技场上的摔跤游戏,甚至只是追逐玩耍,也能给他们带来情绪上的刺激,又不至于让孩子惊慌害怕,达到帮孩子锻炼承受压力的目的。
这类打闹玩耍的“冒险游戏”,还有助于孩子发展社交能力。加拿大UBC环境与心理研究专家Susan Herrington也表示,冒险游戏能帮助孩子学习应付不受控的情况,培养孩子灵活的社交能力。
5、具有速度的运动
比如自行车、滑冰、高速滑梯等。
适当地让孩子进行具有一定速度的运动,能帮助孩子从小学会如何克服恐惧情绪,远离蛋壳效应症。鼓励孩子面对他们害怕的事情,在儿童心理中也叫“暴露疗法”,最终能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当孩子经常进行具有速度的运动,比如快速骑行自行车、滑冰或进行高速滑梯等运动,有助于培养孩子面对恐惧和平息恐惧的习惯,最终获得健康阳光的心理。
孩子的心灵,跟身体的免疫系统很相似,在适当的程度上,越锻炼会越强大!别让孩子从小在“温室”里玩耍成长,别把孩子养成“蛋壳娃”,而是适当“冒险地玩”吧!
关键字:脆弱孩子、蛋壳效应症、幼儿心理、亲子育儿、早期教育
幼儿说,(亲子)心理咨询师黄杏贞,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有趣、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