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数各位一样,可能都是过着周而复始的生活,虽说我们年轻,热血,但也会被眼前缺少色彩的生活所失了智,难免感到百无聊懒。前段时间很流行一句话: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弄得我,突然间也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过一把文艺小清新的瘾。高晓松曾说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那毕竟也是一位有条件和有决心的人说的一句话。对于咱来说,是踏实的生活还是义无反顾的娜拉出走。对于我来说这是相当难以抉择的。
就在这种犹豫中,无意间我看到了《月亮与六便士》,相关情节,这本书是深深吸引住了我。
《月亮和六便士》讲述了伦敦一个四十多岁的证券经纪人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突然抛弃一切,离家出走,放着荣华富贵,物质享受不要 ,用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余生追求绘画梦想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其实是著名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以此啊,毛姆描摹出了一个离经叛道,生前被人唾弃、死后却倍受推崇的画家形象。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毛姆在书中写下了如此的名句,实际上也切中了主人公的精神。什么是“六便士”呢?“六便士”就是眼前的苟且,是现实;而“月亮”也就是诗和远方的田野,是理想了。书中的主人公他自己的答案,就是抛弃现实,勇赴理想。
历史上,类似查尔斯这样生活困窘,却拥抱理想的伟人也有很多。贝•多芬呢,打了一辈子的光棍,听力渐渐聋到无法忍受,晚年还为自己那不成器的混账侄子操碎了心;像梵高,也是穷得不名一文,最后不光割下自己耳朵,还自杀了。
《月亮和六便士》这样写到: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读到这里,我和大家一样,都羡慕起书中主人公这种放浪形骸之外的洒脱。没有人会甘于平凡,梦想成真的喜悦谁都有啊,可身边亲情、友情、爱情的牵绊能那么容易放下吗?而且话又说回来,追逐诗和远方固然令人向往,但这样的日子一定美好,平凡的生活就一定差吗?
斯特里克兰无疑是一个天才,他对于艺术执着,有极高的造诣,但同时,书中的他,也是极度冷漠和残酷的。如果仅仅凭借他在艺术方面的才华就把他推崇备至,那我觉得这样有失公正。斯特里克兰德,他只在意淫靡的肉欲带来的灵感,完全不顾道德人性的底线,可以说就是个人渣。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被毛姆用这个人物赤裸裸地展现出来,显得尖锐又深刻。
而与之相对比,书中另一位人物——斯特略夫,他的才能虽然平平,但是却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他心地纯良,先后救助了自己的太太勃朗什和斯特里克兰德。即便他的爱人被恩将仇报的斯特里克兰德夺去,脑袋都绿成一片草原啦,还是默默选择戴上了原谅帽。可能有人把他理解成不懂得自爱的滥好人,但其实他不是脑子不好使,而是因为无条件地支持艺术。他可以说就是斯特里克兰德的反面。他是选择了六便士,却散发出人性的光辉,灵魂,仍然是丰满的。
小说里并没有明确表达人们到底应该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因为毛姆是真正懂得生活的复杂的,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有黑有白,都会拥有某种方面的美好,也将会伴随对别人,也可能是自己的伤害。毛姆说: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生活和理想,其实也无高下优劣之分。所以,不管做出哪种选择,我都觉得,只要你能够足够的自由勇敢,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