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下这部,《决战中途岛》,作为一部战争电影,跟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而且有一处难得一见的场面。
先来说电影本身,小弟称之为“战争科普电影”,这是有别于传统战争片的一种存在。
在我们印象里战争电影是什么样子?基本大家能联想经典战争电影就是《拯救大兵瑞恩》《兵临城下》《硫磺岛来信》《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乃至前不久的《血战钢锯岭》这些作品。
多数经典战争片给我的感觉就是通过渲染场面惨烈和角色深度刻画来达到“挖掘人性+反思战争”的目的,这个没有问题,不再多言。
但另一种战争片就比较少见了,就是《决战中途岛》的这样式儿。
我们可以称之为主旋律战争片,但这是相对于老美,对于中国观众而言“什么旋律”跟我们无关,在我们眼里本片除了电影奇观作用之外,恐怕就是“科普”功能了。
因为这部电影从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到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这6个月内的故事都给你讲了一个遍。
从美国人被日军揍得灰头土脸开始,到美国人发愤图强准备雪耻,一帮头秃的学霸整天窝在小屋里研究日本密码,期间还穿插了轰炸东京,珊瑚岛海战,以及约克城号3天被修复的奇迹(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最后还是沉了)等等,最后美国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以少胜多,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说白了就是广撒网,群戏视角,事无巨细的战史都有展现。最终给人的感觉就是,用电影的手法拍了一部“纪录片”。
《决战中途岛》就是这样,是一部连小白都能看得懂的外国战争故事,哪怕你对这段历史完全不了解也没有关系,电影把这段往事说得清楚明白。而且所有出场的角色,都是真实历史人物。
PS,电影之后我还查了一下,就连尼克·乔纳斯饰演的那位角色,打下日本自杀轰炸机,最后被俘让人沉水里那位,都有真实记载,企业号二等机械兵布鲁诺·盖多(电影有改动,史料记载他是被绑在装满水的油桶里溺入海中的,电影里改为了铁锚)。
历史学家们,乃至部分军迷绝对会对该片嗤之以鼻,因为电影描述的内容就跟小学课外读物一样,毫无深度,平铺直述。
当然这样的叙述方式,也导致什么残酷战争的渲染、反思战争、刻画人性等,统统欠奉。说白了,就是把历史课一节课的内容拍了一遍。
对了,《决战中途岛》还是PG-13级——家长指导,血腥惨烈场面那是不可能有的。
但话又说回来,这部电影其实也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台阶,毫无门槛,面向大众,这是本片的定位,噱头就是场面了。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拍过《独立日》《2012》的导演,最擅长大场面,但叙事水平一般,通常是平铺直叙,也谈不上深度了,完全是“感官系”的导演,这一点在《2012》里就能看出。
所以这也是这位很会玩大场面的导演,出道这么多年来一直不碰战争片的原因,我们常见那些战争片的特色他玩不转。
但《决战中途岛》恰好是这样的类型的战争电影,倒是跟他很合拍。故事平铺,到了关键环节就直接上大场面了,一同狂轰滥炸,倒是热血养眼,能把前面温吞水般的叙事忘掉。
《决战中途岛》这样的战争科普类电影,并不是独特的,1970年美日合拍的那部《虎!虎!虎!》也是这样类型,就是对大事件的描述。
而且不错的一点就是意识形态,相对比较中立,敌我双方都有刻画,可见“宣传”不是主要目的。
PS,当然不能完全没有“意识形态”,还是有所偏向性的,比如本片大部分内容都是按照主流历史史料拍得,包括鱼雷换炸弹,命运5分钟等等,但并没有强化这些内容,而是聚焦于飞行员的无畏。
还有“抗日奇侠”南云忠一,电影里表现的还是相对客观。
所以一说战争片,有的观众觉得不想看,包括女观众觉得血腥残忍,也怕看不懂。没事,这部电影绝对没有问题,没有门槛,完全可以当娱乐片看,就看狂轰滥炸就行了。
PS,比如我这种伪军迷,我一直错觉珍珠港和中途岛之间隔了很长时间,结果看完电影才认识到,原来只有6个月,日本刚把美国背刺了,没过多久就让人家给揍了。
什么?认不清角色,没事,本片的几位主演都是熟脸,漫威的反派、DC的反派、速激的反派。。。
可见本片的选角还是煞费苦心,关键是竟然跟原型挺像,尤其伍迪哈里森饰演的尼米兹。
关于电影的部分,到此为止,下面说说电影里难得一见的场面,相信很多喜欢军事的朋友,都是冲着这一处来的:
人类战争史上最危险也是最华丽的战术:俯冲轰炸!
从上往下加速俯冲投弹,这种如今早已被淘汰的奇观战术,就像游隼猎食一样,从天而降一头扎下,根本刹不住车,谁知道最后怼在什么上面,绝对是玩命。这才是《决战中途岛》最大的看点!!
投弹的艺术
在那个没有雷达、制导,只能扔“铁饼”的二战,扔炸弹绝对是一门学问。
咱不说B-29这种配备轰炸瞄准具的专业轰炸机,单说可以挂载炸弹的单引擎战斗机(比如零式战机就可以挂炸弹),如何瞄准目标?
因为飞机高速飞行时,投掷炸弹会由于具有惯性,在下落过程中难以命中目标。所以有一种专门的投掷机动,就是下滑轰炸的方式,建立一条角度较小的俯冲航线,机头对准目标朝下俯冲,目标套入瞄准具,可以提高精度。
但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战机速度太快,俯冲角度比较小,投弹精度并不高,能不能命中还是随缘(如下图)。
在这种基础上,英国人就发明了一种更夸张的战术就是俯冲轰炸。在一战的时候就被英国皇家空军采用。后来被广泛运用,直到产生了专门的俯冲轰炸机。
这种战机的机身是特殊设计的。首先飞行速度不高装甲很厚能够承受部分炮火,其次能承受大角度俯冲和拉起的过载,还有俯冲减速板,所以俯冲角度可以更大。
俯冲角度有多大,电影中有所展示,可以达到70-80°大角度,俯冲航线接近垂直!
此时,只要把目标进入瞄准具,保持俯冲角度和航向,到达一定高度可以投弹!这种可以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还能保证速度!不知道要比B-29这些大轰炸机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投弹结束,马上拉升飞机,拉得起来就是孙猴子,拉不起来就是猴孙子。
这种投弹方式的精度,别说军舰了,连小小的坦克都能打,而且打得都是对方最薄弱的“脑袋顶”,炸弹的威力辅助以加速度,什么装甲也扛不住。
《决战中途岛》里贝斯特就是用这种战术,用炸弹把赤城号航母的甲板给砸穿了,炸弹砸到第二层才爆炸,引爆了弹药库,一发入魂。
“耶利哥号角”
电影中,贝斯特他们驾驶的是著名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而且有个细节,投弹的时候有专门的投弹辅助器,向前把炸弹甩出去,为的是要把炸弹朝外甩出螺旋桨旋转半径。
二战中最著名的俯冲轰炸机,就是德国的ju-87“斯图卡”,这玩意空战菜的一逼,专门为了俯冲轰炸设计,最高可达600km/h的俯冲速度,快赶上喷气式飞机的速度了。而且投弹精度高,据说牛逼的飞行员能把炸弹扔人家烟囱里。
德国闪电战打得漂亮就靠这玩意,不仅波兰人怕,苏联人也肝颤,德军王牌飞行员汉斯乌里希曾驾驶“斯图卡”摧毁了500多辆苏军坦克。而且斯图卡俯冲的声音被称为“耶利哥号角”,能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位说了,这么个投弹方式,不被打下来吗?而且飞行员能受得了?
问得好,这种投弹方式,除了一头栽地上外,真不容易被打下来,因为你的正上方才是漏洞。
就拿中途岛海战举例,早期二战军舰的防空火炮,其布置和射界都是给鱼雷机准备的。
谁家炮火很少往脑袋顶上打,就算能打到,也是一个及其别扭的仰角。
想要收拾俯冲轰炸机,多数靠协防交叉火力。但当时的战场上,又不止俯冲轰炸机一种,比如贝斯特的好基友林赛,他是开鱼雷机的。
当时的战场上就是这两种飞机协作,林赛带着鱼雷机佯攻,负责吸引对方防空炮火(真的是佯攻,鱼雷一发也没命中,还把命搭上了)。
最重要的一点,鱼雷机把对方的零式战机吸引到了低空,给俯冲轰炸机清扫了空域,后者在火力网中找空隙钻进去,一头扎下去,投弹爆炸。
投弹成功之后,那就倒霉了。
因为俯冲轰炸机太笨重,飞得慢且弹尽粮绝,俯冲拉起的时候既没有高度又没有速度,基本就是当靶子,对方战机和炮火随时可以欺负,所以这个时才是俯冲轰炸机最难的时候。
那么高的加速度、全凭头铁,所以轰炸机的名字叫“无畏式”。
所以二战后期,俯冲轰炸机就不行了,包括德国“斯图卡”都被英国空军欺负的转移去了北非战场,后来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这种玩命的战术也消失了。
综上,这才是《决战中途岛》最大的看点。
PS。想象一下当年《珍珠港》的投弹方式,还记得那个著名的情节吗,也是炸弹砸穿亚利桑那号的甲板,引爆弹药库。这种投弹方式,叫水平轰炸,而且是97式鱼雷机投放的800公斤大炸弹。但拍得很外行,鱼雷机投炸弹一般是编队飞行,而且弹道效果也不是这样,所以这片是水平轰炸的方式投了一颗俯冲轰炸的炸弹,这是不专业的地方 ( 评论中有朋友误解了,我不是说投弹方式不专业,而是拍得不专业,我没说清楚,造成了歧义,抱歉 )
所以不管怎样,这应该是第一次在电影中如此详尽的展示了俯冲轰炸这种战术(1976年那部《中途岛之役》效果一般),且异常华丽,把这种战术的危险和奇观效果真的体现出来。
PS,说起《中途岛之役》,该片最为可取的地方就是引用了大量纪录片镜头,就是当年约翰·福特在战场上拍得中途岛战役纪录片。
没错,电影里那位被扫射的拍电影老头,就是约翰·福特,这是也是真事,福特导演为此还拿下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当时好莱坞还有其他导演上战场拍摄的,被称为“五虎将”,Netflix推出的纪录片系列《五人归来:好莱坞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说的这部分典故。
或许电影不免夸张,或者该片也跟大家想象的战争片不一样,但不要紧,俯冲轰炸真的是肉眼可见的刺激,第一人称视角。
彩蛋1:鹦鹉螺号
中途岛海战中,美军第二波舰载机出击后一直找不到目标,在燃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大队长指挥官麦克拉斯基(卢克伊万斯)还是决定继续搜寻。
结果找到了一艘高速航行的日军驱逐舰“岚”号。
于是美军机群偷偷尾随“岚”号驱逐舰,很快找到了日军的四艘航母,让其中三艘放了烟花(飞龙号是当时日本海军唯一的面子。。。可惜然并卵,还是沉了)。
这艘掉队的驱逐舰,引导了美国的胜利。它为什么掉队,因为一艘潜艇——SS-168鹦鹉螺号(以《海底两万里》里的著名潜艇命名)。
这段电影也有展现。鹦鹉螺号潜伏,发射了几枚鱼雷都脱靶,“岚”号为了阻止潜艇上浮才留下来,扔了一通炸弹之后,就去追赶大部队,结果莫名其妙的成了胜负手。
好玩的是,这才是鹦鹉螺传奇故事的开始。
包括他们1942年跑去东京湾击沉了一艘驱逐舰,竟然完好无损的回来了?!还合影留念呢(后来被用到了宣传画中)!
作为潜艇装载了2门152毫米舰炮,一度被当做小型驱逐舰用,敌机来了就下潜,敌机走了就上浮当炮兵,给登陆突击队提供火力支援,打完军舰打坦克,还打下了一架飞机。
在鹦鹉螺号22个击沉战果中,有一多半是舰炮。。。
所以人称“上天入地鹦鹉螺”,他退役之后,人类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继承了这一舰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很有意思。
我原本对二战一点也不感兴趣,正因为从这些趣闻和故事中找到乐趣,才慢慢开始对二战史产生兴趣,当然前提条件是,谨防假冒,后来我才发现,当年读过的不少二战故事都是假的。。。也是很郁闷,所以,其实需要看一些战争科普电影。。。。
彩蛋2:王牌飞行员
电影中,主角贝斯特的事迹是真的,扔了3枚炸弹,其中1枚炸弹扔进了赤城号的升降机里,砸进了机库引爆了炸弹和鱼雷,最终一枚炸弹击垮一艘航母,创造了历史。
运气好是真的,但人家也是胆大头铁+技术高,之前就是他们队里的投弹冠军,作风不要命。
也把贝斯特的搭档——“《阿丽塔》里的雨果”吓成那样,这孩子心说我怎么摊上这么一位。。。
对了,这位的名字,他叫理查德·贝斯特,队友给他起了一个外号“迪克”,所以他的名字就是“Dick Best”。
人如其名,外国也有吊炸天这一说哦(开玩笑的。。。 dick 是Richard的简称 )
但也挺可惜,贝斯特因为吸入了过多碱性气体(电影中有展示),1944年就退役了,有了可以吹一辈子的战绩,不过这位挺低调,2001年逝世享年91岁,被安葬在白宫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