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31节理论攻坚54刑法

第31节理论攻坚54刑法

作者: 熊猫学猿 | 来源:发表于2024-04-27 10:50 被阅读0次

1.诚实守信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错误),原因:诚实守信是民法的基本 原则。

2.重罪重判、轻罪轻罚体现平等适用刑法原则(错误),原因:体现罪责刑 相适应原则。

3.必须是犯罪的行为地和结果地都在我国,才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错误), 原因:行为地和结果地为“或”的关系。

4.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军人在国外犯罪,此时视情况追究(错误),原因:一 律追究、必须追究、无条件适用。

5.主要是外国人在外国领域侵害我国利益,此时无论什么情况都能适用保护 管辖权(错误),原因:保护管辖权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重罪、按照犯罪地 的法律也要受到刑罚处罚。

6.我国刑法溯及力是从旧兼从轻(正确),原因:原则上用旧法,除非新法 判得更轻。

1.主观方面:

(1)故意: 1直接故意:明知+希望;明知+追求。

2间接故意:明知+放任;听之任之。

(2)过失:

1疏忽大意: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2过于自信:已经预见,轻信能避免,最终没避免成。 (3)意外事件:不可能预见,也不应当预见,不构成犯罪。 2.客体:如甲一刀捅死张三,犯罪客体是人身权/生命权。 (1)犯罪客体 VS 犯罪对象。 (2)命题:所有的犯罪都有犯罪客体,但不一定有犯罪对象(正确)。 3.客观方面:

(1)危害行为:

1作为:积极的行为。

2不作为:应为、能为而不为。 (2)危害结果:命题:危害结果一定是实际损害(错误),原因:也可以

是现实存在的危险状态。 (3)因果关系:我国不承认用迷信手段杀人,因为没有因果关系。

1.正当防卫只能为了本人的利益进行防卫(错误),原因:国家、公共利益、 他人、本人都可以,典型的是见义勇为。

2.先下手为强、先发制人的行为也成立正当防卫(错误),原因:事前、事 后都不成立。

3.正当防卫可以针对不法侵害人的家属(错误),原因:防卫时只能针对不 法侵害人本人。

4.正当防卫只能针对现实存在的不法侵害,不能假想、误会(正确)。

5.两个人互相打架斗殴也成立正当防卫(错误),原因:打架斗殴目的不是 制止不法侵害。

6.针对正在进行的抢劫行为,防卫过程中致使他人死亡,构成防卫过当(错 误),原因: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属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型犯 罪,无过当防卫,打死勿论。

7.针对一般不法侵害,超过限度可以定防卫过当罪(错误),原因:我国没 有此罪名。

8.紧急避险要求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正确)。

9.在我国,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紧急避险(错误),原因:不适用于 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1.至少三人以上才能成立共同犯罪(错误),原因:两人以上即可。 2.共同犯罪在主观上必须要有共同故意(正确)。 3.二人相约去抢劫,其中一人去杀人,对于杀人行为不成立共同犯罪,杀人

属于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

4.同时犯不成立共同犯罪。

5.犯罪集团至少 3 个人以上团伙。 6.从犯的量刑是应从减免(正确),原因:具有唯一性。 7.如果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但起到较大作用,不能按照胁从犯处罚,起到

主要作用按照主犯处罚。

8.被教唆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正确)。

1.死刑不能减刑。

2.一个人被判处 8 年有期徒刑,至少要执行 4 年才可以被减刑。无期徒刑至

少待13年。

3.累犯不得缓刑、不得假释,可以减刑。

4.一个人被判处 10 年有期徒刑,执行了 8 年,假释的考验期是剩余刑期 2

年。

5.一个人因强奸被判了 11 年有期徒刑,不可能被假释。强奸属于暴力性犯

罪+被判处 10 年以上有期或者无期不得假释。

相关文章

  • 本周任务,刑法

    了解张明楷,陈兴良刑法理论。背诵柏浪涛刑法知识,学习司考基础理论,练习2OO真题。学习刑法案例。看2O编以上刑法论文。

  • 刑法重习惯民法重理论

    原来以为刑法重逻辑,民法重习惯。 现在看来刑法是重习惯,而民法重逻辑。 刑法和刑法理论很多不合逻辑的情况,当然刑法...

  • 陈昱霖被吴秀波控告敲诈勒索罪之类型化法律分析

    敲诈勒索罪在我国刑法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做了规定,理论上可以归入占有型的侵犯财产类犯罪。我国刑法第274条叙述的罪状...

  • 1 刑法起源有感

    “神授说、战争说、社会契约理论、正义理论,你赞同哪种刑法起源学说?” 私以为刑法,源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当人类萌发...

  • 漫漫讲座路之十一

    《财产性利益的刑法保护》 传统刑法是以有体物为重心的财产性理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如果完全按照有体物的理论,有很...

  • 法律不强人所难

    刑法理论上有个词:期待可能性;同时,还有一个说法:不可罚之后行为。 根据刑法理论,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之后,掩饰、隐...

  • 奇葩大会|你的人生只是换了一种新的活法

    54/100 100天写作计划第54篇 利用周末的时间看了奇葩大会,从第一季就一直在看。挺喜欢里面各种理论的冲击...

  • 【技巧】辨识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

    在刑法理论上,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作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他们并不具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因而刑法...

  • 刑法案例(二)13岁小屁孩因为偷个自行车而丢了性命

    最近一直在听柏浪涛老师的刑法课,柏老师一直强调运用刑法的两阶层理论来分析和解答刑法难题。而今天的这道题目,也正充分...

  • 侮辱妇女“侮辱”和侮辱罪“侮辱”的不同含义

    《刑法》第237条规定【强制猥亵罪、侮辱妇女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 《刑法》第2...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31节理论攻坚54刑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jcf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