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你尽可能的打开自己的心扉,那么,一打开书,你便会从那隐晦曲折的字里行间,从那些难以察觉的细微迹象和暗示中,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费吉尼亚.伍尔夫
读这样的文字,需要一定的耐心,但最简单的读法,就是将里面打动人内心的部分记录下来。
*《读书的自有和限制》
关于读书,一个人可以对别人提出的唯一指导,就是不必听什么指导,你只要凭自己的天性、凭自己的头脑得出结论就可以了。
*《怎样读小说》
“一部三十二章的小说就像一幢建筑,是一种被赋予形式和受到控制的东西;不过,语词不像砖块那样容易触摸;读一部小说要比看一幢建筑更需要时间,也更为复杂。要了解小说家创作过程中的细枝末节,也许最简便的办法不是读,而是写;亲自去尝试一下把握语词有多么艰险。”
“当你想用语词来重现这已景象时,就会发现它已散乱成了千百个相互矛盾的印象片断。这些片断,有些需要淡化,有些需要强化;而在写的过程中,你还有可能根本就把握不住情感本身。”
“(好的作家)不会像二三流作家那样,常把两种不同的现实引入同一本书,弄得我们无所适从。”
*《怎样读传记和回忆录》
“作者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写作到底有多大影响?把一部书的作者还原成生活中的某个人,这到底有多大的可靠性?”
“既然语言是一种非常敏感的东西,非常容易受作者性格的影响,那么我们对于作者用语言在我们心中唤起同情或者反感,到底在何种程度上应该予以接受,在何种程度上应该加以拒绝?这些问题,我们只能自己去回答。”
“当然,我们也可以抱着另一种目的来读这一类书。就在书架的右边,不是有一扇窗正打开着吗?那就放下书朝窗外看看,那才令人愉快哩!你看那些景物:小马驹在田野里蹦跳,一个农妇在水槽边静静地往水桶里装水,一只驴子仰着头发出一声声哀鸣。它们是无意识的,互不想干的,又是永远变动不居的,而正因为这样,它们才令人欢欣鼓舞。”
“任何文学,一旦过时,就会变成一大堆旧书,变成一种用老旧而陈腐的语言对业已消逝的时代和被人遗忘的世事所作的记录。然而,那里记录的人世生活有时也会使你感到震惊,甚至为之折服。”
*《怎样读诗歌》
“读陈旧的传记和回忆录,终究会使我们感到厌倦……于是,我们就会有一种愿望,要想结束这种只注意真人真事和近似于猜测的琐碎阅读,同时希望获得更大的自由空间,从而领略到文学中更为纯粹的真实。于是我们不想注意事物的细节,只想沉浸在某种意境中,随某种有规律的、反复出现的节奏而漂浮――这种心理状态的自然表现形式,就是诗歌。换句话说,只有当我们自己似乎也想写诗的时候,才是读诗的最佳时机。”
“诗歌的感染力诗直截了当的、强烈的,我们在片刻之间,除了为诗句所感动,再也不会有其他的感觉。我们一下子就投了进去。而那里有时何等深邃啊!我们一落千丈,没有任何东西可供攀挽,也没有任何东西来阻挡我们。小说也给人以幻觉,但那是逐渐形成的;小说制造效果时总会给人心理准备;然而诗歌却不同。”
“刚开始读诗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注意力集中,会感到紧张,就像突然受到某种心理冲击一样;但是,渐渐地,这种感觉会像水中的涟漪那样,乙醛一圈地向远处舒展,延伸。我们会越来越冷静、理智,同时会接收到意识的回声和反射。这时,我们才能对诗加以探讨和评论。”
*《怎样评判书的优劣》
“以自己的感受力尽可能地从书中获取印象――这是读书时首先要做的,但这样只完成了一半。如果想获得读书的全部乐趣,就必须完成读书的全过程。我们必须对自己从书中获取的各种印象作出判断,必须使那些闪闪烁烁的印象凝固,形成持久的形象。这不能着急,要等尘埃落定、疑问平息之后才行。这期间不妨去散散步,聊聊天,或者撕撕玫瑰花干枯的花瓣;要不然,干脆去睡一觉也可以。这以后,可能你自己也不会想到――自然的变化往往就是这样――你读过的那本书又突然回来了,但完全变了样;她完整地浮现在你的脑海里,和当初从分散的词句中所获取德那些零星印象已大不一样。”
“我们可以把书和书加以比较,这意味这我们对书的态度已经改变:我们不再是作者的同伙,而成了他的审判官。”
*《读书的价值与目的》
“我有时会这样的想象:到了最后审判时,上帝会奖赏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征服者、伟大的立法者和伟大的政治家――他们会得到上帝赏赐的桂冠,他们的名字会被刻在大理石上而永垂不朽;而我们,当我们每人手里夹着一本书走到上帝面前时,万能的上帝会看看我们,然后转过身去,耸耸肩膀对旁边的圣彼得说:“你看,这些人不需要我的奖赏。我们这里也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只喜欢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