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读到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因为一档关于兄弟姐妹相处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作者通过哥哥牺牲自己的爱好,成全妹妹的心愿这件事引出自己的观点:完美的“手足情深”,注定有一方的委曲求全。
通过作者的在所属场景的论证,我是同意作者的观点的,就像我以前写的一篇文章《二胎时代,我们如何“分苹果”?》提到的不能因为两个孩子中,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就要无条件地去牺牲自己的权益,去满足年龄稍微小一些的孩子,作为家长要平衡好孩子的权益,两个都是你的孩子,尽量一碗水端平,通过交替的谦让来平衡孩子的需求,或者通过比赛竞争等相对公平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争取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一味的让一方牺牲,另一方长期被满足。更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就给孩子灌输大孩子就要让小孩子的观念,这样会使大孩子压抑自卑,小孩子又娇纵成性。
我们尽量做到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要根据两个孩子的年龄差异,去引导培养年龄稍大一点孩子的照顾二宝的责任感,让孩子学会去关爱自己的兄弟姐妹,自己的父母,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你不应该把责任感看成是一种负担,而应该看成是一种担当,一种考验。
林肯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地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正因为他有这样的观念,才成就了自己,成为美国总统。
当孩子渐渐地认识到责任的意义,他就不会无条件地委曲求全,因为在照顾二宝的过程中,他也起着当“小长辈”、“小老师”的角色,告诉二宝什么是他的,什么是哥哥或者姐姐的,不能一味占他人的便宜,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时的大宝就不是简简单单的照顾好二宝的吃喝玩的阶段,更上升到了一种说教的阶段。 当二宝犯错的时候,家长也可以授权给大宝,可以轻微地惩罚他,告诉他们对错的同时,自己也巩固了“对错”的概念,而不是一味的迁就妥协和保护二宝。当弟弟妹妹遇到危险,还有被欺负时,哥哥姐姐要去帮助和协助他们度过险情和教训其他坏孩子。
当然上面的例子限于大宝与二宝年龄差比较大的,比如4岁以上。而很多年龄相差不大的孩子,有时候说不定小一点的会照顾大一点的孩子。无论是大一点的照顾小一点的,还是小一点照顾大一点的,我们都要保证一个原则,不要让这些更懂事一点的孩子一味压抑自己的需求,要教导孩子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不是让其中一个孩子总是为了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就去委曲求全,如果这样换来的“手足情深”,我们作为家长宁愿不要。我们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不能因为他没有谦让就不爱孩子了。
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给孩子灌输这些观念,即使有时我们不经意流露出的偏爱,也不会伤害另外一个孩子,孩子也不会为了讨喜而从小就“伪装”自己。 一个要好的同学家大宝在他弟弟出生的那几天特别敏感,经常问同学“妈妈,你是不是喜欢弟弟,不喜欢我了?”同学总是摸着大宝的头说:“不是啊,妈妈两个都喜欢,因为弟弟现在太小,妈妈要花多一点时间照顾他,你跟妈妈一起照顾他好不好?”大宝愉快地答应了。现在也经常帮助家人一起照顾弟弟,遇到什么事情也会第一时间禀告家长。特别赞同这个同学的做法。
总之,我们要引导孩子去学会更加有担当,进而提升孩子的责任感,而不是去压抑其中一个孩子的需求去满足另一个更讨欢心或者更会撒娇哭闹的孩子。平衡好孩子之间的利益关系,尽量做到公平公正,让孩子懂得关爱和责任,教育好孩子任重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