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海说94: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尽心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越想走捷径的人,最终会发现越绕道,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劳而获,只有努力争取。总想投机取巧之人,长期以往必定养成一种投机倒把的恶习。这是孟子说的雕虫小技不长久,而要养就坦荡磊落浩然之气。
孟子说人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气”,就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孟子说不符合王道的做法都会自乱阵脚,长盛不了,因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失道之至,亲戚畔之。”
这都是孟子思想的精髓。
但当我们提到孟子另一个大胆的观点时,你就会更加惊叹,并且这个是人尽皆知的,那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原文: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说:"一个国家里,普天之下苍生百姓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这个社会的伦理道德,社会风气,法制治安,风土人情等,其实君主王上的分量要轻些。所以你看,得到全国人民百姓拥护的人就能做天子国王,得到天子国王信任才能做诸侯邦主(省市县乡长),得到诸侯邦主们信任的也就能做大夫(副职助理科长而已)。”
为什么孟子说民为贵?所有争天夺地不就是为了收复民心统领更多国民吗?如果只有土地矿藏资源而没有人民,你见过这样的国家吗?
为什么孟子说社稷次之?有人的地方就要长治久安,需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生活幸福,都要像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动乱一样持续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国家就是你做了国王又如何?
为什么孟子说君为轻?所有一切都好了,自然这一切也都是君王的,你还需要争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兵之士莫非王臣,你的个人利益已经没有什么重要的了。所有这一切如果都不好了,你确实最大的罪人,改朝换代江山自有新人出,一切只要以江山社稷为重,谁做王上又有何干呢?
不是说社稷、君王不重要,没有人民重要,而是这个重要要有个先后顺序,你知道什么要先做,什么要后做,当有了利益你知道先放在哪一边,是自私,还是利他。
同时,这个话演变到今天已经有很多解释了,也有说这是让你不要做领导的跟屁虫,不要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什么都是领导为重,只看上面脸色,而不顾下面感受,公司单位发生了什么事不重要,只要领导高兴就行,员工满意不满意无所谓,只要领导满意就好,这种“君为贵,民为轻,事业次之”的逢迎之徒更可恶。
尤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干久了,那种被人供养尊崇着的感觉已经习惯了,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被抬举着,出来办个民办企业也把自己当领导一样端着,走路双手背后,说话一根手指直戳。这都是犯了“君为贵”的毛病,你忘了单位里、公司里、企业里,所有的成绩其实是大家干出来的,而你只是收获者。
我以前单位里有一个同事,为了获得更多项目机会,为了一些加薪升职的事情,为了一些人事权力,他认了董事长父亲做干爹,每次我们用餐吃饭时他都在饭桌上一口一个“爹”叫着,那种别扭和恶心无法形容,谁都看得出是出于一种奉承,而非真诚,但他陶醉其中,老人家也是红卫兵二代作威作福惯了,觉着挺有那种感觉的,就迎合着接住了。整个公司文化都在这种信息气氛中变了味,慢慢消失了,更可悲的是听说后“父子俩”反目成仇。这都是当领导的为老不尊,当下属的缺少道德。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孝亲尊师,仁义礼智信,民族骨气,社会风尚等万万不能丢弃,必须加强这方面教育宣传。
《孟子》海说94: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