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要人性化成长还是只要成绩呢?
这几年里我一直对学校教师任课情况进行安排,每一学年或每一学期,只要教师有变动,或支教、轮岗、交流,或请假、调动,或自主申请调起科目……各种原因都有。那么排课自然就得统筹考虑,给予合适安排,尽可能安排任课最大程度的优化。
特别是近几年一批学历高的教师融入教师队伍中,安排起课程还是轻松的,不论语数英,哪门学科都可胜任。的确,这几年学校教学质量高,与年轻高学历教师的教学是分不开的。
但在高质量背后,还是有些值得思考的地方。譬如高成绩是源于学生内在动力之下获得的,还是“填鸭式”的灌输的?高成绩下学生学习快乐吗?高质量是昙花一现还是步步高升呢?一次高质量值得推崇吗?真的为学生今后成长奠定了扎实基础了吗?
还曾记得有专家提出:素质教育应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然在高考大旗指引下,谁敢说减轻负担,不布置家庭作业,恐怕家长也不会同意,你这不是让孩子快乐,而是种极不负责任。于是,中考论成绩,小考论成绩,一时抓质量成了管理者必思考的事情,“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演变成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成绩考成了第一就是优秀教师”,(当然也有人教学成绩是多次第一,还是没有优秀教师的荣誉)大搞题海战术,狠抓成绩以牺牲学生休息时间为代价,早晨督促背诵,课间检查家庭作业,中午组织测验,课外活动再检查背诵,下午还要延长时间辅导习题。学生的家庭作业更多,课任教师谁都不敢少布置,布置的少了怕家长有意见,甚至互相比较作业多少。语文老师说是就是抄抄写写,又不难,必须要完成。数学老师说是就一份试卷又不抄抄写写,写的不多,一定要填完。英语老师更是有话可说,每晚读读背背又不思考,这多轻松,说话间就能完成。
看来作业真得轻松,而课任老师轻描淡写之后,学生真能轻松完成吗?看来未必。换个角度试一试,恐怕每天都这样做,教师也坚持不了几天。反思我们小时候真的资料太少了,才有了童年快乐的记忆。
高质量之下,任课教师也是“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谁做谁的事。中午原本学生休息时间,各科作业却要求中午上课前必须要完成,学生不知做哪科作业好?甚至有时把各科作业本都准备在桌子上,哪科老师进来检查就做相应学科作业,哪科老师抓的紧,或要惩罚,或要请家长,就先做哪科作业。长此下去,学生在严师教育下导致了偏科现象的产生,因为某科老师要求严,那么要求宽松一点的教师学科作业就先置之不理。致使同事间也会产生不和谐因素,最终学生成了受害者。这也是每学年排课时,有些教师也在选合适的搭挡。
成绩好了,领导高兴,开会褒奖。成绩不好,自然是被谈话对象,或要做书面抓质量表决心的发言。一时有人高兴,有人垂头丧气,影响了团结局面。
甚至家长也以成绩看待老师,学生成绩好的老师被认同,学生成绩不好则被否定。殊不考虑孩子的成长因素。记得前几年一学生在教师与家长双重严管教下,竟抱住校长说:“校长爷爷,我很笨,我学不会知识,我不想念书了。”如此窘迫之下,难道不值得教师和家长反思吗?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呢?类似情况还有,学生编谎生病了不来学校,学生上学时躲藏到隐蔽处不来学校,甚至还有离家出走的。仅仅是小学生原本属于天真烂漫的年岁,就已如此,漫长的学习路,何时结来,自然就有了过早辍学的学生,过早步入社会,由于认知度不够,选成了危害社会事例发生。
高质量下的教育,产生了心理障碍学生,是谁之过?学校、教师还是家庭?
相比高质量之下,我更提倡学生的健康成长,包括身心和生命的健康。为师者若不再被高质量枷锁困扰,真正从儿童生命成长角度去教育,我相信这样的学校教育才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教师从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