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地位本就卑微,男人又妻妾成群,而妻的地位本又在妾之上。那么,妾在古代社会里的地位如何呢?
在《说文解字》里,对妾是这么解释的:女子有罪者为人妾。据甲骨文及其他记载来看,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对于战俘及不必处死的罪犯,常常是用刺瞎眼睛、砍断一肢或剃去头发等方法,把他们变为便于管束也易于识别的奴隶。妾,就是被剃了头发、受了黥刑的女奴。被奴隶主看中了的女奴,就会成为奴隶主的一种比正式妻子地位低贱而又与一般女奴有别的性偶伴。
后来,妾不一定来自女奴,而是正妻以外的众妻的俗称,以表示与正妻有别。即便如此,妾的地位仍旧跟女奴相差无几。关于“妾”,有很多别称:如夫人、小君、小妻、小妇、小星、侧室、外室、姬等等。
如夫人,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妾,跟夫人差不多,也就习惯称之为“如夫人”了。而后世文人则把“如夫人”当作对别人的妾的一种尊称、美称。另外,春秋时期,诸侯的正妻也称小君,因此,如君也常被当作对别人的妾的尊称、美称。
小妻、小妇、次妻这都是由正妻又称大妻、主妻引申出来的。到后来,小妻、小妇、次妻都变成了口语中的“小老婆”,但在多妾之家,地位又高于其他妾。
小星的称呼,相对来说就比较文雅了。《礼记》中把夫妻比作天上的日月,而后世文人则把两者联系起来,称妾为小星,以示文雅。不过,文雅那是文人的事,妾的地位仍旧比较卑微,可以用于买卖,也可用于送人。
至于侧室,外室,外妇的称呼,跟古代贵族房屋的布局有关。古代贵族房屋的布局一般是前有正寝,后有燕寝,燕寝两侧又有小寝,妻居燕寝,妾居小寝,所以妾又被称为侧室、偏房。至于外室,又称外宅,是因为古代有些人因受礼制和家庭矛盾的制约,常把妾安置在家门外面居住,因而妾又有外室、外宅、外妇等名称。
关于“姬”或“美人”的称呼,多半是因为古代贵族的妾,多是年轻貌美,打扮也漂亮,因而又都被用作妾的别称。
在民间,由于历代习俗的变异,妾又有身边人、本事人、供过人、堂前人、接脚夫人和两头大等多种俗称。
另外,由于妾的地位比正妻低贱,再加上妾还有另一种女奴婢的含义,因而在古代,妾常被当作女性自指的谦称,不论已婚未婚的女性,都可使用这种谦称。比如:老妾,贱妾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