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期盼孩子高考录取志愿早点出来,焦虑不安的家长们望穿秋水,度日如年,按捺不已,甚至热传着抱怨录取太慢的段子,
生活四大慢:车进站,船靠岸,王八上山,省招生办。
随着志愿学校出炉,新生家长群的父母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纠缠,吐槽学校住宿条件,似乎想说的是:新一年旧一年,缝缝补补又一年。
很快从新生群传来的消息是,人家孩子大多不太在意住宿条件,都说是来求学的不是住宾馆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关心孩子的最好方式不仅仅在于这些物质条件,而是长远的成长前景。又或许,正因为看不到远处,高度达不到,只能纠结在吃吃喝喝衣食住行中,借此表达对孩子的关爱。
正可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着急家长真的在瞎操心。
不去瞎操心,或者说少些乱操心,要注意几方面:
一是自己做主。当我们着急时候,真的首先搞明白这是谁的事。谁的事情谁做主,谁的事情谁拿注意,别人的事情如何办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看法,那怕是孩子,尤其是孩子,他们的事情更是要听取他们的意见。
想想别人蛮横代替我们发表看法,或者看似善意自作主张,我们的内心如何愤怒,就会体会到被替代的孩子如何内心不悦。因此,在宿舍是否舒适这个事情上,聪明的推给孩子去处理,多么的轻松又舒服,何苦无聊的自寻烦恼。
只能说,过于纠结这些原本属于孩子自己主见的事情,是做父母无聊至极的表现。
二是不怕试误。担心孩子住宿条件差,受到委屈,反映了父母不信孩子的能力。其实每个人都会经历困难,不断犯错,常常倍受委屈,这样的生活不是父母可以替代的。
可以说,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受到挫折,同时也会不断犯错误的历程。担心受苦受累,不希望孩子遭受自己曾经的痛苦,自然是人之常情,可是别忘记,我们自己当年如何勇敢走过来的。
你不让孩子经历挫折,接受挑战,洗礼困难,就是剥夺了孩子抗打击抗挫折的机会。好比过度保护的动物园动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回到自然界竟然无法觅食生活。
三是不能替代。孩子小时候,缺少生活能力,自然需要父母照顾,替代做事情。可是慢慢长大以后,就要学着慢慢放手。
与其被动放手,不如主动示弱,锻炼孩子自己。社会化过程就是适应社会规则过程,仁义礼智信,道德修养有界限,这些只能由家长教授,明白这世界不是自己想如何就如何,而是先付出才有收获。
以为可以替代孩子去生活,希望成人后还要代替,表达出的是控制,是失落,是不放心,是剥夺。没有人可以替代一个人成长,过分替代就是害人害己。
有个饭桶的漫画故事,小孩子从小被精心照料,年纪大了依然如故,结果孩子只吃不做,慢慢腰围增粗,长成了水桶腰,成了水桶状,果真成了盛饭的饭桶。
这样的父母,潜意识就是不希望孩子离开自己,不想孩子成长,最后成功实现了自我预言。
谁的地盘谁做主,谁的事情谁说了算,很简单,如此而已。
当说了很多,叮嘱不少,吃喝拉撒睡,安全无小事,唯有体验到自己需要,才有意义。比如看到人家摄影大片羡慕,要知道人家背后的艰辛付出,早起、勤走、用心观察,时刻留意身边精彩瞬间,才会定格心中美景。
做到这些,无法说教,只能自己体验,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自己的时间自己珍惜,自己的事情自己前瞻。
放手孩子,就是信任自己,也是信任孩子,坚信可以为自己做主,为自己负责,成长最好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