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好自己的冷板凳

作者: 俊杰视点 | 来源:发表于2019-01-09 14:00 被阅读18次

    作者:李俊杰

    引言:近日,回老家看到一张小板凳,这是自己小时学走路用过的小板凳,后来用着学“骑马”。想起自己的童年,于是把这张小板凳带了回来给女儿玩,虽然很丑陋,但是女儿却情有独钟,还模仿自己的样子学“骑马”。晚上给她洗脚,这张小板凳坐着最合适,不高不矮,恰到好处。出门的时候,女儿闹着要回屋拿东西,居然是去拿这张小板凳。朋友的小孩到我家玩,去坐这张小板凳时,女儿就哭闹说这是我的小板凳。

    小时候自己还坐过两把椅子,这次也带回来了,女儿把它们当成了玩具。在玩得开心的同时,也颇有点担心安全的问题,心想只要不出大事就好。毕竟小孩子成长中,谁没有一点磕磕碰碰,就连大人一路上也不会那么顺畅,发生点坎坷也如同家常便饭。看着这张小板凳,于是思考一个问题,既然板凳大家都坐,可是冷板凳能坐得住的却不多,能把冷板凳坐成热板凳的那就更少。因此,构思了这篇文章《坐好自己的冷板凳》,以飨读者。

     一、板凳的正襟危坐与椅子的安逸舒服

    板凳和椅子有着重大的区别,椅子有靠背舒服安全,凳子则没有。印象中小学、中学,在课堂上用的都是凳子,班上调皮的同学还会让板凳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由于板凳不能背靠,那就得坐有坐像、站有站像,不敢轻易的往后仰。椅子则不同,横竖都可以,想怎样就怎样,于是便出现“葛优躺”等。

    工作后生活条件变好,上班都是椅子,甚至用上了转椅,并安了一块垫子护腰。如果上班坐凳子的话,估计能自动解决久坐的问题,因为坐凳子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感觉不舒服,于是就会强迫自己多活动。可是椅子就不一样,人可以一直舒舒服服得躺着,让人长时间保持原地不动。参考心理学之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如果把椅子比作“舒适区”的话,那么板凳就是“学习区”,只有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才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二、有没有板凳坐与能否坐上热板凳

    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能读什么学校,就已经面临冷热不均。工作之后,由于行业的壁垒,分工和岗位的设置,会加持和巩固这种冷热现象。社会资源永远是有限的,于是产生了围城效应,围城外的人认为围城里面好,因为有板凳可坐。

    想起一则故事,那是1955年12月1日,当42岁的黑人妇女罗萨•帕克斯拒绝在公共汽车上站起来为白人让座时,她开启了一个整个种族为争取人权而站起来抗争的时代。帕克斯拒绝为白人让座的行为违反了种族隔离法,她随即因此被捕。1956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公共汽车上种族隔离的做法违背宪法。这最终导致1964年《联邦民权法案》的出台,该法案禁止公共场合的种族歧视。当年马丁•路德•金在事发后的讲演中说“她坐在那里(没有起来),因为压在她身上的是多少日子积累的耻辱和还未出生的后代的期望。”

    1996年9月14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给罗萨·帕克斯颁发总统自由奖章后与她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合影。 陈列于福特博物馆的罗萨·帕克斯拒绝让座的公交车。

     

    1956年2月22日,被囚禁中的罗萨·帕克斯。

    可是,围城里的人却不以为然,因为不同岗位所管控的资源不同,板凳有冷热之分,呈现忙闲不均的情况。总的来说权责利与风险相伴相生,企图“位高权重责任轻”则不太可能。有的认为自己坐上了冷板凳,视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反倒觉得围城外有广阔的空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可是即便是围城里坐着热板凳的人,有时也会觉得不易,热板凳随时有可能变成烫板凳。大多数的情况是,城外的庸人想进来吃大锅饭,城里的能人想出去寻找更大的空间。

    三、板凳的冷热转换与久久为功

    网上看到一个段子,关于脸和屁股年终考核,结果屁股比脸优秀。因为屁股忍辱负重,从小到大代脸受过挨打;有牺牲精神,打针一般都打在它上面,作痛苦状的恰恰不是它而是脸;沉稳,天大的事发生不会形于色,都能坐住……可以看出,屁股与坐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屁股决定脑袋的环境下,屁股下面定乾坤。

    当学生的时候,寒窗苦读需要坐冷板凳;工作之后在打造自己的三驾马车(专业能力、营销能力、理财能力),更需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因为热板凳未必一开始就轮得到自己,必须是在能力和机遇二者兼得的情况下才坐得上。况且,当你的能力跟不上雄心壮志时,即便坐上了热板凳,也未必能适应,会出现高处不胜寒。记得小时候有位同学坐了热板凳,结果身上长了疮,就好比羊肉没有吃到,反而惹了一身骚。

    让冷板凳变成热板凳,进一步变成舒适的按摩椅,需要靠自己辛勤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都是靠奋斗出来的。冷板凳是长期主义的代表,核心是希望,意味着奔头、盼头与搞头,即想干事的有奔头,能干事的盼头,干成事的有搞头。热板凳是近期状况的说明,核心是冷静,意味着冰火两重天,物极必反,月有阴晴圆缺。最近看到一句话,长期主义是微弱信号的放大器。按照这种思路,其实冷板凳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让它变成热板凳。

    四、有形的板凳与无形的冷热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想到苏轼的一则故事。苏轼与佛印和尚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苏轼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觉得自己悟道了,于是很得意地就叫书童交给他。结果佛印看过之后,批了两个字给他。苏东坡打开一看——放屁!苏轼一看,气不打一处来,马上自己渡过长江去找佛印理论:“我这首诗不是写得很好吗,你怎么能这样评论?” 佛印听了后哈哈大笑:“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轼色难,修为一目了然!

    自乌台诗案后,苏轼的职业生涯一直在走下坡路,可以说在仕途上坐冷板凳,可他却把流放过成了潇洒,把漂泊变成了诗和远方。连苏轼这种大文豪,修为都有提升的地方,更何况我辈之普通人,品行修炼永远在路上。

    保持热板凳的温度不难,因为有接二连三的人追捧;保持坐冷板凳的定力却不容易,有一种期盼叫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把冷板凳变成热板凳更需要本事,一旦从量变到质变,这样就产生了“转让费”,创造了价值。

    纵观芸芸众生,甘于坐冷板凳的人善于独处,喜欢坐热板凳的人容易合群。就好比人的性格,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独处的人飞得高,合群的人走得远,折中一下就是远走高飞。有形的板凳,无形的冷热;坐着的是板凳,隐形的是角色。 在不同的面具上演好不同的戏,在自己的冷板凳上坐实、坐热、坐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坐好自己的冷板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jzw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