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突即鸠尾。鸠尾穴, 又名尾翳,“翳者,华盖也”犹如屋檐之遮翳,情同屋盖。
鸠尾位近膈肌,内应胃之上口,为心之络穴、膏之原穴,性善调和,故能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以调和上下;通调任督,调和陰陽,以调和前后;清心宁神以和中,为治疗陰陽失和之痫证主六要穴,气机失调之心胸胃病之常用穴。
心下为膏,膏生于脾,内护心,外会于背与肓相交,膏脂为提供心火燃烧之柴薪,心室周围脂肪较少,而胃肠部分脂肪较多,主要原因在于心室温度较高,脂肪较易运动,胃肠处温度低、脂肪易集结。
其下之幽门穴为足少阴之气,行至本穴以后,即出腹部之阴,而达于胸廓之阳也。与巨阙平,亦内应横膈也。足少阴之气由腹入胸,本穴为其一大关键,为走出幽隐之初步,故云“幽门”,一名“上门”。曰“上门”者,为气向上通,脱离腹腔之门也。
其上之步廊穴之气血物质为水湿风气及脾土微粒。 冲脉气血与肾经并行,冲脉气血为高温高压高湿的水气,它自大赫穴起一直带动肾经的寒湿水气上行,至本穴后,冲脉气血原有的高温高压高湿特性已无,气血物质只乘下肾经的寒湿之性。
因幽门与步廊两穴的特点,剑突(鸠尾 )处寒湿容易停滞。
李道政老师说:“阴成形,阳化气,阴寒湿重之所,气聚成形。”
《医宗金鉴》说: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刮痧之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其患可愈。
剑突肿痛是一个腹诊时容易被忽视的腹证,它在许多慢性病中时有出现,如:月经不调、卵巢术后、乳腺增生、结肠炎、神经衰弱症、血管神经性头痛、冠心病、颈椎病、痔疮、黄褐斑、胃炎、糖尿病、前列腺炎、肾结石、高血压、心脏病、脑梗、肾功能不全、阳痿,甚至扁桃体肿大的病人,都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在临床上剑突肿大伴有压痛,西医认为是胸骨柄软骨炎,诊断学上没有什么意义,但它对于中医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是有很大意义的,特别是剑突肿痛的位置,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阿是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