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作者: 制心一处_无为而无不为 | 来源:发表于2022-09-10 05:52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时期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①。候王若能守之②,万物将自化③。化而欲作④,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⑤,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⑥。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⑦。

[译文]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注释]

1、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顺其自然,不妄为。“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为的。

2、守之:即守道。之,指道。

3、自化:自我化育、自生自长。

4、欲:指贪欲。

5、无名之朴:“无名”指“道”。“朴”形容“道”的真朴。

6、不欲:一本作“无欲”。

7、自定:一本作“自正”。

“无为而治”的含义

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之意;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到最后无为无不为都忘记,这就是中道。始末都贯通了,最要紧的是什么呢?连国家都没有欲望的话,那么人的欲望就更少了。名过其实是很讨厌的,所以要无名,要安静,这样来治理天下,这才是尽其大用之道。

   道常无为,不用人力来做,这就是顺自然;而无不为,万物没有一个不是由它出的。好比说,太阳在天空中照着,可它是没有意志的,也没有欲念的。但万物正是靠着它才能生存,没有太阳一切就完了。所以,太阳自己无为,而他实际是无不为,这个叫做无不为。

   大地负载一切,好的、坏的、脏的、臭的,它全都负载着,它不因为碰到脏的东西就拱起一块来,不让脏东西存在。我们只要把种子下去,它就能长出来。可是地有为吗?地无为。但是它真正无为吗?它又无不为。我们现在修行,打坐也好,学佛也好,都要学无为而无不为的态度。什么叫无为呀?修行的目的不是要找光,也不是等着气动,否则就不会有一点气动了。我们一上座就等着,心里总想着气怎么还不动,这是不可以的。打坐就是打坐,静静地坐下来,最要紧的是无欲、无为,连名都不要,安安静静的,结果就是无不为,发生的事情你不能想象,所以我们说没有闲事挂在心头,没有寻寻觅觅、是是非非的烦恼。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能感觉到全身被气所充满,自然也就无为而无不为了。

   王弼注说:“顺自然也。万物无不由为以治以成之也。化而欲作,作欲成也。吾将镇之无名之朴,不为主也,无欲竞也。”(删:这个“欲”是欲念的欲,化而欲作也就是所谓的“饱暖思淫欲”。)阴阳二气混沌开化之后,万物的种子开始萌芽,将有所作。倘有所作,就将有所成。所以侯王以抱朴来防止这种成而毁的情况。出家人为什么过午不食?因为当你真正饱满的时候,欲念就出来了。所以他们守着这个清静无为之道,不多作为。因为一旦有所作为的话,反而就生出乱事来,扰乱了人心。我们为什么花那么钱买些没有用处的东西回来?因为看到可欲,心里就乱了,可买回来搁到家里一点用处都没有。

   所以,你自守无为,就让物自己去生长,春天该下种了,万物自然重生,夏天它自己长大,秋天它就结果了,就这么简单。侯王往往不管这个规律,偏要做自然的主,用各种智慧、计谋去劳作,这样上下都会扰乱不安,天下必定乱了。德川家康是日本的剑术大师,小时候老师告诉他:“剑道就是要谨慎。”你只有一个脑袋,我们只有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托付给你,就是把整个国家的性命都交给你,又怎么能够不谨慎?统治者的责任很重,所以必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欲念,过久了以后弊端就生出来了,然后就是扰乱、不安。有些人为了快点阔起来,都不像从前那样自己奋斗了。一个国家到这个地步非常危险,为什么?因为欲念。这样,欺诈和虚伪一天天生出来了,这时候你一看到事物即将生长出来,就要镇之以无名之朴,就必须返璞归真。前面第二十八章说“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第三十二章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你要跟人家比高,那么强中还有强中手,你要比阔的话,那比你阔的还有很多,所以不如守无名之朴。这一个东西,让朴真正来镇服它,无名之朴就是“真、常、无为”,这样就清静了。欲望的源泉断绝了,自然大家心就不乱了。

   真正修道的人无欲无求,并不要求气动。无欲的话修行就有进展,而当你欲念蠢蠢欲动的时候,这时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忘掉它。最后清清静静地应付它,不必惊慌,也不可着急。所谓无名之朴,也就是无欲,就像木头那样,这样天下自然就定起来了。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道常无为,

顺自然也。

而无不为。

万物无不由为以治以成之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化而欲作,作欲成也,吾将镇之无名之朴,不为主也。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无欲竞也。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無所不為而無為之之意耳。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聖人以無為化物,萬物化之,始於無為而漸至於作,譬如嬰兒之長,人偽日起。故三代之衰,人情之變,日以益甚,方其欲作,而上之人與天下皆靡,故其變至有不可勝言者。苟其方作而不為之動,終以無名之樸鎮之,庶幾可得而止也。

無名之樸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聖人中無抱樸之念,外無抱樸之述,故樸全而用大。苟欲樸之心尚存於胸中,則失之遠矣。

相关文章

  • 共品道德经(八)

    上一节读完了道德经第八十一章,这一节回过头来,品读第三十七章。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原文版...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三十八)不欲以静,天下将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 至道学宫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解读。 上章回顾 上章讲了...

  • 无欲以静天下自定

    走马观花道德经(37) 37.道德经第三十七景点——无为之门 第三十七章 无为又能无不为 道常无为, 而无不为。 ...

  • 初识《老子》第37章

    第三十七章四十九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王侯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

  • 简单不简单 DAY 260

    成长篇 第三节 话说道德经(三十八) 大家好,欢迎来到简单不简单,每日生活分享。因为《道德经》的第三十六,三十七章...

  • 百字瞻瞻5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道德经 . 第三十七章》 “道”总...

  • 2018.12.27晨间日记

    起床:8:10 就寝:10:30-2:00 心情:暴躁++++++ 午休:2H 昨日感悟: 道德经 》第三十七章 ...

  • 道恒无为

    ——杨鹏解读《道德经》学习笔记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全文: “道恒无为。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为而欲作,将贞之以...

  • 《道德经》38章 做人要“处实去华”

    《道德经》一分为二,“道经”和“德经”就是第三十八章为界。 一到第三十七章,属于“道经”的部分。 第三十八章开始,...

  • 顺天之道风调雨顺

    走马观花道德经(32) 道德经第八景区——甘露之区 本景区包括第三十二至三十七章,谓侯王(侯王只是突出代表,实际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bm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