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数次品读欧阳老先生的诗文,细细品味蕴含其中的“乐”之哲思,心中竟是生出一阵沁人心脾的滋味来。
醉翁之乐不在乎这酒香,而在于纵情山水,与民同乐。那样的六一居士似是潇洒肆意的,但若是了解这其后的历史背景,无人不会惊叹于这份难能可贵的豁达。
欧阳修写下这篇传承至今的文章时,被贬谪于此偏僻之地。但他并未沉湎于这悲凄中,而是积极向上,将自己的思想永远篆刻于青史。
那时的他可想而知∶必是不乐,但他却从“不乐”中发掘了“乐”,于悲观中保留了乐观,他豁达的心态是决定“乐”的关键因素。
在我看来,“乐”始于“不乐”,人总会于“不乐”之中取得“乐”。或许这听来荒唐可笑,但我却有我的道理。
且看欧阳修被贬时体会到山水之乐,苏轼于偏远地区体会到月夜游赏之乐,张岱在冬雪西湖中体会到知己之乐。更不必说政治失意而沉醉山水的李白、陶渊明等人。
他们无一不是于“不乐”而“乐”。
相反,历史上有太多人坠入所谓的“乐”的蜜罐中不可自拔。帝王将相失去了江山大业,平民百姓也有失去了生命、亲友之人。
这些人在表面“乐”中毁灭了自己,结果比“不乐”更甚。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乐”与“不乐”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
有些人一时失意,坠入悲痛,但他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能在困境中寻觅出口,乃至获得更有价值的事物。
有些人生来一帆风顺,走的是阳关大道,看着是繁花似锦,但他逐渐在此间迷失自我,遗忘了生活不总是顺利的道理。一朝没落,便再起不来了。
另外,正如我先前所提“豁达的心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于“不乐”中获得“乐”。若是你缺少了这一关键因素,与第二种人无差。
不过好歹第二种人曾享受过“乐”,若是没有乐观的态度,也许不比如此了。
那么,你又属于何种人呢?我愿成为欧阳老先生那样的人,纵使失意理想,也能积极向上,观“夕阳在山,人影散乱”,看“树林阴翳,鸣声上下”,享“不乐”之“乐”。
其乐无穷!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