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一篇,音乐课可以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那么还有一个维度是什么呢?那就是表现力。孩子通过持续上课可以有效地提升自我表现力。
什么是表现力呢?就是孩子愿意去接纳他人,并意识到他人也接纳自己,进而愿意表现自我的一种能力。
在音乐课当中,孩子有机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45分钟内,一定范围的教室空间内,去和他人有很多的社交互动,社交接触甚至言语交流,这是音乐课非常看重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49820/3d6125724e3d80a1.jpg)
相对来说,育乐教室的空间很大。对于孩子来说,他可以选择独处,或者自己一个人在角落玩儿,但是音乐教室就不同啦。刻意为之的教室面积创设,让孩子们之间的社交距离缩短,进而有效地去刺激孩子和他人的互动。
我们说。在孩子没有来上课之前,他一个人在家里面玩儿是非常放松的,是没有规则约束的,玩儿的对象也仅仅是父母或者小区里面熟悉的孩子。但来到课堂,就大不一样了。在一节课相对封闭的环境当中,他没得选,必须要去面对形形色色的熟悉或不熟悉的面孔,这其中还有大人。这就是一种强有力的外部刺激。
那么,表现力的提升对于孩子有什么样的帮助呢?对于孩子来说,当他上了托班上了幼儿园后,全日制的入园生活需要使得他有充足的自信去面对很多同学以及老师。无论这个孩子是内向型或外向型,他都少不了要去正面那些和同学交往的时刻。
如果一个孩子表现力很强,那他知道别人都是接纳自己、喜欢自己的。而自己也是可以去喜欢别人的,那么就会激发孩子更多外在表达,以及和其他人的社交互动,建立彼此信任和友谊,这会让孩子非常的自信。积累成就感,进而养成更好,更健全的人格。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49820/05308e22c1c7da5d.jpg)
举个例子来说,自我介绍,台前展示自己的特长,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能够与他人一起玩耍,共进午餐,交到很多好朋友等等。这些是人,作为一个社交型动物非常重要的能力。
不仅对于孩子来说,上音乐课的老师也是需要有十足表现力的。一个不敢在公众面前展示自我舞姿,去模仿,去搞怪,去表演的老师,是无法有效带动零到四岁孩子的学习好奇心和探索欲的。
最有可能是她们自尊心过强,也有可能和本身的性格、心理因素等有关。所以说,上音乐课相比其他课程对老师的要求是更高的。
那么在所有学阶里面。音乐三,也就是28个月以上的孩子上的课,对于音乐表现力这块儿的能力培养尤为侧重。
音乐三里面,有许多的刻意练习小朋友表现力的环节。比如说theatre,drama等环节,通过让孩子们去模仿诸如小动物声效和动作,合作分工,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有效刺激孩子们表现的能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49820/23e000c06b000f91.jpg)
还有,通过聆听一段音乐故事,根据故事情节的各个段落去匹配不同的表演,更能够让孩子领略音乐演绎的魅力。
所以说,语言能力和表现力的培养是音乐课最最突出的两大特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