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宰者。
对他人
有时候针对外来的意见,我不再像以前一样全盘接收。
和什么人说什么话,要看她值不值得我开口说。听你的,按你的做,是因为你比我年长给你一个台阶下,尊重你,因为你是我的长辈。但是,做什么事,每个人什么性格,我自己心中是有分量的。
客气的话要对值得对她说的人说,有些人有些话,不值得对她说,说了也白说,因为她本身没有共情的能力,那不是对牛弹琴么。
我在书上曾看到过一句话:
有本事, 没脾气的属于一等人,优秀。没本事,没脾气的属于二等人,也不赖。有脾气,没本事的是三等人,极不好相处。在我印象里,她是第三种人,与她朝夕相处十年的都暖不热她的心,我的一句话有个鸟用呢。
我很想去理解父母。
有时候生活真的很搞笑,十年风水轮流转,横行一时的人终有另一个脾气更大的人来压住他。一个人横行惯了,终究要吃最大的亏。男人更要有骨气,一个没有骨气的人,你比我大,我尊重你,但是我不会听你的。因为你已经失去了是非分辨。
一个人做事说话不分场合,显示的不是你有多大能耐,而是可笑至极。
对父母
我和父母最佳的相处方式是听她说。
现在时间观念越来越紧的我快没有耐心听母亲唠叨了。对于我来说,时间就是金钱,钱可以保障我的生活,大城市生活的压力一人独档,我不能退缩。利用片余的时间多读几页书,修改几遍文章,让分秒都有所成,我喜欢安排满自己的生活。
有时候我在想,怎样的生活更有意义呢?夏天在家睡大把的午觉,起来之后无所事事陪孩子们玩耍,逛一趟没有目的街,大把大把的时间不经意间溜走了。
说要交稿的文章只差修改最后一遍就可以提交,可还是仍被推到了傍晚才改完。用一整段不被打扰的时间去做完一件事,并不简单。虽然稿子在前一晚上已经写好。
养儿是为了什么?
儿子有了媳妇,妈妈变成婆婆。总会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中拧巴。我们放过了很多人,却总和家人的关系不温不火。每个婆婆嫌媳妇事儿多,每个媳妇嫌婆婆不如亲妈待我。两个女人朝夕相处,总在生活琐事上心里过不去。作为一个儿子想要家庭和谐,想想也就得了。
孩子有孩子的家庭,放开手让他们去独立生活。保持距离,相见两不厌,是最好的结果。
单身的人无罪
你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了吗?
在公交车上,一个穿着黄色连衣裙的妈妈坐在我右侧后边的座位上。疲劳的年轻妈妈头靠在座椅背上嘴半张着睡的很熟,腿上平躺着一个睡着的女娃娃,毛发稀疏的头上揪着一撮儿一寸长的小辫子。这样的生活是这位年轻妈妈喜欢的吗?
没有书的生活,不是我的生活。没有写作的生活,感觉几天都白过了。
好读书,读好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以前总在早起和晚上读书,那个时候读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真的没有其它事情可做。
现在工作不忙的时候就会抽空读书,耍手机看视频,翻翻别人无聊的朋友圈对我没有任何增长性,不如用来读书。看作者写了什么,一本书凝聚了作者无数心血,一个作者可能一辈子就那么几本著作,所以花一二十块钱就能看作者的心血著作,是超级划算的一件事。
现在坐高铁回家的时候,我也会带上一本书。这个习惯是在一次坐公交的时候养成的。
有一次,为了参加一个照片免拍活动,要坐很久的公交车去取相片,那个时候正在读《明朝那些事儿》,总共九部,不抓紧时间读,何时才能把九本书读完呢?所以,在去取照片的路上,我提着帆布袋带上了第6部,公交车上的人很多,我站着想找一个让身体稳当的地方坐。
环顾一圈,我看到一个座位和车身设备处有一个空隙被铁杆分隔着,宽度大约不足20cm,没有人愿意挤在那里,我松了扶手慢慢走过去,因为我想到这个地方可以固定我的身板,不怕车身摇摆,也没有他人拥挤,我可以放心站在里面读书。
这个空隙确实是个好地方,身体可以夹在隔档里面安心读书。只不过前面两颗“大卤蛋”看着着实堵的慌,两个光头老汉在我前面坐,我书的位置在他们头顶,余光扫完几行字,感觉两颗大大的卤蛋堵在喉咙眼,下次再怎么说也不站在光头后面了,真心噎。
在公交车上读书会很快,因为没有人可以干扰,一个小时的车程我可以看一百三十页,比坐在办公室一个小时要读的多的多。有的人也许会感到很奇怪,办公室环境安静没有嘈杂的公交车上读书读得多?你可以结合自身想一想,因为上班时很容易被外界干扰,客户一条微信,他人一个电话,同事再找你拉拉话,你不可能不分心。
虽然公交车上看似都是人,但陌生人没有干扰,基本不会对你说话。而一个熟悉安静的环境里都是熟人,相对打断的机会会更多。
今年要打算多出去走走,读书,行路,见闻,再加上总结会很好,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一些事。
养成在路上读书的习惯后,我觉得特别好。往往在你认为最没有读书效率的场地,你的效率反而会更高,路上读书比其他任何一个安静的地方读书效率也更高。但这种方法目前适应于我,其他人我不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