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师言师语
课堂向学生开放

课堂向学生开放

作者: 春风小院 | 来源:发表于2019-04-07 17:51 被阅读87次

    我们时常用收放自如来形容行云流水般的课堂。在大师们的语文课上,我们通常不觉得师生在上课,似乎在师生、生生漫不经心的聊天中,一节课就过去了,我们很难划分这个属于哪个教学板块,那个又属于哪个教学板块,整节课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张弛有度,浑然一体,你无法人为地割裂。师生的关系又是那么融洽,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为什么我们普通老师的课堂放不开?为什么我们的课堂上孩子们噤若寒蝉,甚至是万马齐喑?或者学生在教师的严密的节奏控制下亦步亦趋?

    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不相信学生,不敢对学生放手,把课堂向学生开放。

    这个周末,和好友聊天。谈到彼此孩子的学习。我说,源源状态越来越好,渐入佳境啊!好友说,孩子的状态改变是在她放手之后,以前,她对孩子,也是多控制,多限制,多焦虑。那段时间,母子都很纠结。后来,她想明白了,儿子十七岁了,该有自己的判断和担当,就放手了,但放手不等于放任。她对儿子,生活上多了关心照顾,做好后勤保障;学业上多鼓励,多表扬,给孩子营造一个凡事尽力去做,即便结果不尽人意也不必自责的生态环境,渐渐地,孩子越来越优秀。

    好友的话给我很大启发,控制型的人格培养不出有创造性、有活力的孩子,只有充分相信孩子,才能无限可能地发展孩子、完善孩子。

    这话,同样适应于教学。

    闫学老师在《给教师的阅读建议》中谈到这么一件事:

    阅读课上,我带小朋友们去学校绘本馆。大量最新购置的绘本还没来得及整理上架,在宽大的书桌上堆积如山,这壮观的一幕让孩子们惊喜万分。我们迅速埋首其中,贪婪地读起来。他们读他们的,我读我的,间或有小朋友走过来,拿着他们喜欢的书,问我一些问题。我总是提示几句,不做过多的讲解。我深知,过多的讲解对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没什么好处;而且就阅读绘本而言,我的见解并不见得比孩子们更加高明。

    “我深知,过多的讲解对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没什么好处;而且就阅读绘本而言,我的见解并不见得比孩子们更加高明。”这句话点醒了我!

    闫老师作为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自然博览群书,但是,面对孩子,她异常清醒,也十分谦卑。她常常站在儿童的立场去关照儿童,她的绘本课程的创生完全是以儿童生命成长为原点,站在儿童的视角构建和实施课程。

    张学青老师在儿童阅读领域卓有建树。她曾说,一本好书就是把一群羊带进了一个牧场;一本烂书则会败坏一个人的阅读胃口。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课堂。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一节好课就是把一群羊带进了一个牧场;一节又一节平庸的课则会让学生味同嚼蜡,渐渐丧失了主动觅食的兴趣。

    昨天,静静阅读《小学语文教师》往期刊登的窦桂梅老师的绘本教学《大脚丫跳芭蕾》课堂实录,又看了周益民老师听这节课的感想《发现:创造无限的可能性》,掩卷沉思,获益良多。

    我曾经在二、三两个年级分别讲过绘本《大脚丫跳芭蕾》,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发现曾令我惊喜万分,我很期待,窦老师的课堂是什么样子?从实录看,参与上课的是清华附小高年级的学生,在窦老师“走走停停,看看想想”的引领下,孩子们阅读体验之丰富,完全超出我这个成年人的预料,不时闪现的真知灼见让我禁不住啧啧赞叹,击节叫好。周老师说,这一课,教者其实是在努力引导学生体验阅读的无限可能性,是在用一种主题浸润而非客观告诉的方式,让学生拥有一种重要的阅读策略。

    这节课的思路如同这个绘本本身清晰明了。教学以“发现”为线索,分为三部分:我发现——学生发现封面,发现故事,发现图画,发现文字等;我还发现——学生进一步发现主题;我还要发现——教师推荐作者其他作品,现场向作家提问,发现作者意图。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险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窦老师深谙这一点儿,“发现”贯穿始终,这既是教学的主线,更是学生阅读之旅延展的脉络,学生的体验不断加深,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增强,所以,才有了课堂上的精彩纷呈,师生的福流澎湃,巅峰体验。

    当我们看到精彩的课堂,不应止于对这种欣欣向荣的表象的膜拜,我们更应该思考其孕育、产生的机制与文化。

    首先是教师对学生的无限信任。我们会看到,大凡优秀的课堂,几乎完全向着学生打开,教师所作的,就是肯定、引导、鼓励、赞赏。学生在课堂上有安全感,不担心动辄得咎,自然会形成争相言说,一吐为快,多向互动,互相牖启的“交响乐团似的教学”。

    其次,对教学节奏的调控。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教学是一门艺术,节奏的处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品质、效率和境界。王崧舟老师曾对课堂节奏做过专门的研究,写出了一系列文章。包括动静相生、曲直相映、收放有序、点面相成、起伏有致、张弛有度等。以绘本教学为例,在一般的绘本教学中,老师们也注意到了课堂的节奏,大多采取的也是“走走停停,看看想想”的方式,但对于何时“停”?“停”下来做什么不甚了了,或过于随便。高明的教师,她所选择的“停”看似随意实则颇见用心,既合乎作品本身的节奏和结构,又能促使学生对故事的发展产生好奇与期待,这时候,观察、猜测、想象或表演,都成为他们表达内心情绪的迫切需要。

    还有就是顺学而导的巧妙点拨,这突出体现在教师对文字和画面的深度阅读上,对学生的发现的提升上。我看闫学老师和张学青老师的课堂实录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课堂既需要交响乐团似的众声的喧哗,也需要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独语”,这“独语”是她解读文学或绘本的心得,也是她独到的见解,多年的素养与见识,她们总能使看不见的被看见,让学生们心头为之一振,眼前为之一亮。这时的点拨适时而必要,“首席”的作用体现于此。

    最近听四川大学王红教授讲《中国诗歌艺术》,听她讲诗歌的张力,也颇能给我们的教学以启发。她说好的诗歌语言充满张力,从语感的角度,她举了三首诗的例子来说明不说比说好,少说比多说好,换一种方式说效果更好。同样,好的课堂应当适当留白,言有尽而意无穷。

    课堂向学生开放,首先教师要有开放的胸襟,你有多开放,学生就有多自由;你有多开放,课堂就有多美好;你有多开放,课程就有多丰富;你有多开放,人生就有多幸福。

    课堂向学生开放,教师还要有开放的底气与才情,你得如曹文轩老师写给张学青老师的那段话所言:

    无论是欣赏散文还是欣赏童话、小说、图画书和诗,她都能自由自在地带领她的学生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仰或俯、或进或出地选择各种各样的角度——有些角度甚至是出人意料的,去眺望、去细察,让她的学生们沉浸在“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欣赏快意之中。

    这,需要我们一辈子的修炼。

    课堂向学生开放 课堂向学生开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堂向学生开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ns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