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注重生产力,而不是效率

注重生产力,而不是效率

作者: 产品看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8-10-13 17:27 被阅读32次

12 小时

这是在1913年之前,造一辆汽车所需要的时间。而就在几年之后,福特将这个时间减少到了2.5个小时。而福特就是通过提高效率的方式完成了他的目标——让每一位美国人都拥有一辆汽车。

福特发明了工业流水生产线,他把汽车制造分成了几百个单独模块,然后训练员工只负责一个模块下的某个任务,当汽车以原材料为起点开始在整个工厂流动时,一辆辆质量统一汽车便逐渐形成。这100年来,工业流水生产线的方法已经延伸到了各个领域,也确实提高了很多的效率,也造就了很多伟大的企业。除了在生产使用,很多企业结构也是这个逻辑,企业内部根据工作内容分为多部门,分别解决不同的问题,组合起来产出公司这么一个产品。

生产线

福特流水线的思路就是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相同的方式产出更多的结果。对于个人效率的提升,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日常,琐碎或流程化的工作。但真正重要的工作,通常需要更多创造力和更高的思维认知程度,而对于这类活动,如果还是使用流水线思路,就会有些水土不服。

追求效率

对于创造性这类活动上,盲目追求效率,只会让你看起来忙,但却没有实际产出。而这种过度的忙碌,容易产生一种我很辛苦,已经付出很多的自我感动。因为之前都那么辛苦了,稍微放松一下也没问题,从自我感动变成自我懈怠,直到项目Deadline临近的时候才发现,离最初的目标还十万八千里,但也没有办法,只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咬牙坚持加班加点完成任务。最后还会因为任务问题百出,而被上司骂一顿。这些都是因为盲目追求效率容易导致的结果,而且因为这种做事方式总会长时间耗费大量的精力,所以再完美的计划也很难坚持。

盲目追求效率

举一个之前我写文章的例子,最开始预计花3天的时间完成,但在学习和找资料过程消耗了2天的时间。找了几十篇高质量内容,主题阅读了10个小时以上。找资料的效率绝对不低,但就结果来说,文章到现在连题目都没有。直到动手写的时候,大脑还是一片空白,有一种一切从头开始感觉。就是这个流程让本来预计3天非常充裕的写作计划,变得急急忙忙,潦草结束。内容的质量可想而知,最后还是删了重写。

追求生产力

这里的生产力,强调的不仅快,而且效果好。现在有两款产品,第一款每个功能都做到了80分,第二款产品核心功能做到了100分,但其它功能只做到了60分。两款产品交付给用户,第二款产品更畅销。虽然这两个产品平均分都是80分,但对目标用户来说,核心功能的极致体验才能打动他,剩下附加功能即使做得不错,也很难促使他们留下。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一件事情的成功并不是说把所有的细节都做到80分,而是将关键点做好。

如何提高生产力?

追求生产力的主要思路就是在于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关键任务上,剩下的精力放在次要任务上。

1. 目标拆解

拿到目标的第一件事情是先花一点时间将目标拆分成子任务,子任务分关键任务和次要任务两类。就我的经验来看,大部分次要任务都是辅助于关键任务。这里还是拿我的写作举例:

目标:写一篇关于效率的文章
时间节点:3天

  • 关键任务
    • 写作思路 - 思维导图
    • 内容撰写
  • 次要任务
    • 信息收集
    • 内容梳理/纠错
    • 排版

我自己写作目标拆分后,关键任务就两个,第一确定写作思路,这里我用思维导图帮助我进行规划,第二是内容的撰写,撰写包括第一遍的粗写,第二遍的语言润色。剩下的都是次要任务,信息收集是为了辅助写作思路和内容撰写,而内容梳理指的是写完后看看有没有错别句,错别字等。内容梳理加上排版也都是辅助于内容撰写。

Related image.jpg

2. 任务分级

这里推荐使用28法则进行分级,将80%的精力放在关键任务,实际的做法就是选择精力充沛的时候推进关键任务,而剩下的时间推进次要任务。例如:我通常会选择上午精力充沛的时间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和内容的撰写工作,等下午四五点感觉疲惫的时候进行文字校对,资料查找等次要任务。

任务分级

3. 归档/复盘

在任务执行一段时间或结束时,要对该任务进行归档/复盘的工作,这不会耗费太多时间,通常1到2个番茄时钟就能搞定。主要查看关键任务的推进情况,这样如果发现完成进度没达到,就能清晰的看出是哪里出问题。如果是团队协作,这时候可以拉着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共同推进关键任务。

通过复盘,根据任务的进度重新调整目标方向和难度。有时候目标定得高了,在这个阶段就能发现,然后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将任务进一步分解或降低目标,让目标符合SMART原则,更有利于实现。

如果任务完成了,可进行总结归档并保存,虽然大多数来说具体内容是用不上,但方便日后有问题能找到答案或用来作为相似任务的参考。

归档复盘

Doing more with less vs. doing more with the same

从追求效率转变为追求生产力,是一种做事思路的转变。追求效率是 doing more with the same。有的时候过于追求效率会适得其反,它确实能让你做的更多,但只是一味的追求多,就像工作只是一味的追求忙碌而不追求结果一样,最终同事会给你贴上一个傻努力的标签。

生产力

追求生产力是 doing more with less。对于一些高认知,创造性的任务更注重投入产出比,更注重结果,也正是这类任务更体现人的价值。在效率的追逐上,人类会被机器拉的越来越远。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再到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随着时间推进,在这点上将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相关文章

  • 注重生产力,而不是效率

    12 小时 这是在1913年之前,造一辆汽车所需要的时间。而就在几年之后,福特将这个时间减少到了2.5个小时。而福...

  • 第一阶段: D17加、减法写作,提升文章价值

    ?《2019年,注重“结果效率”,而不是“工作效率”》 正文字数:299字 工作中,应注重“结果效率”,而不是“工...

  • 《2019年,注重”结果效率”,而不是”工作效率”》

    什么是"工作效率高”? 就是公众号开白开得很快,一天能开300个。 但“工作效率”高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结果...

  • 《2019年,注重“结果效率”,而不是“工作效率“》

    我的一个原创号,有6个转载授权群,覆盖超过2000个公众号。每次有好文章出来,运营每天几次给几百个号授权,工作效率...

  • 写作营练习:减法写作

    基础不牢,加法,减法都不易。先打卡,再修改。 《2019年,注重“结果效率”,而不是“工作效率”》 2019,向结...

  • 粥左罗:注重“结果效率”,而不是“工作效率”

    我们的公众号一共有6个白名单群,其中一个是VIP群,覆盖超过2000个公众号。 我建VIP群目的就是为了及时、高效...

  • 工作效率与结果效率

    《2019年,注重“结果效率”,而不是“工作效率”》 结效比工效更重要。 公司都重结效。上月,我司文文分销课,工效...

  • 注重效率

    任何事不是仅仅靠着时间的堆积就可以达成目标的。 如果时间可以堆积,成果可以显现,那还要效率做什么? 天天看见小江同...

  • 注重效率

    不管干什么,效率很重要,教学更是如此。学生课堂的精神状态、注意力很重要。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短短四十分钟内,...

  • 效果与效率

    效率和效果也有什么区别?有人说我们应该注重效果,而不是效率。因为效果代表的是结果,我们看待事情是否做的成功,往往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注重生产力,而不是效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oo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