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周日下午带女儿去傍边的儿童洗浴中心洗澡,按照惯例,我们先一起去门口的游戏中心玩乐高。
女儿靠近的时候,有个小男孩和小女孩已经在玩了,旁边有个妈妈在看手机。
小男孩建造了自己的城堡,看BB过去,他就立即拦在了BB和他的城堡之间,我意识到了小男孩的目的,于是带女儿到游戏桌的另一边坐下,开始搭建我们的城堡。
小男孩估计无聊了,就一直说着自己的城堡比我们的高,自己的城堡怎么都不会倒。
总之,就希望引起我们的注意。
后来小男孩假装自己是龙卷风,我看到他没穿鞋子。
这大冷的天居然光着脚,问他鞋子在哪,他说在海洋池的另一边。
于是,我对他说,龙卷风要先把自己的鞋子卷过来才有力气。
于是他就去找自己的鞋子。
-2-
小女孩因为不愿意自己拼,让妈妈坐到她旁边。
坐一会,小女孩就走到了小男孩搭好的城堡。问妈妈“妈妈,我能把这个城堡拆了吗?”妈妈立即就回答“可以的。”
我这个时候才意识到,原来这个小男孩不是她的孩子。
我小声提醒了一下。
“这样不太好吧。刚才我们进来的时候,他就不让我们碰他的乐高积木。”
那位妈妈说,“这样的呀,没关系,别提醒他就好了。”
于是,“龙卷风”小男孩穿好鞋子后又回来了。
他一开始还在看着我,说着自己的龙卷风有多么厉害。
-3-
没一会,他看到了小女孩在拆他的积木。他哇的一下大哭起来了。
小女孩的妈妈说“这个积木是大家一起玩的哈,你们继续拼好了呀。”“小姐姐是觉得你搭得太好了,向你学习呢。”“阿姨和你道歉好了,别哭了哈。”
小男孩继续哭,我这内心也是没法镇定了。
因为小男孩哭的时候,小女孩非常地泰然自若,继续拆着小男孩的玩具。
我试探性地问小男孩:“阿姨知道你很难过,小姐姐拆掉了城堡,那你希望怎么做呢?希望小姐姐向你道歉吗?”
那位小女孩妈妈立马说,“阿姨都和你道歉了,别哭了,再哭就不帅了呀。”
洗浴中心的老板来了,对着哭泣的小男孩说:“别哭了呀,你今天不是自己拆了建建了拆也好几次了吗?”“不能哭了,再哭的话,那阿姨就拉着你去找你爸爸妈妈吧。”
-4-
我心里很复杂,于是拉着女儿去洗澡了。
小女孩的妈妈爱惜自己的孩子很能被理解,但伶牙俐齿的妈妈是否可以一直罩着女儿不用处理人际关系呢?
小男孩的爸妈可能确实很忙,或者对自家的孩子很放心。
一开始小男孩拒绝让BB碰他的玩具,确实有点让我也不愉快,但对他的遭遇,我确实深表同情。
在感觉无助的时候哭泣,得到的是陌生人的“别哭了!我都跟你道歉了还想怎样?”
关键是,做出不当行为的主体却是一点反应也没有。
很多人缺乏同理心,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童年时期被漠视,被忽视情感,导致他们觉得这是正常的反应,长大之后,也很难做到体会别人的感受,更不用说急人所急了。
如果你是小男孩的父母,此时看到这一幕,不知道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又如果是这个小男孩推倒了小女孩的积木,不知道她的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