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未发之中,发而中节

未发之中,发而中节

作者: 微风嘘嘘 | 来源:发表于2021-05-18 16:06 被阅读0次

“不可谓‘未发之中’常人俱有。盖‘体用一源’,有是体即有是用。有‘未发之中’,即有‘发而中节’之和。今人未能有‘发而中节之和’,须知是他‘未发之中’亦未能全得。”

这段是讲《大学》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阳明先生说:“这个‘未发之中’不是一般人都有的。‘体用一源’本体和作用是一个源头,有什么样的本体,就有什么样的作用反应。在情绪未发之前,能够处于不偏不倚之中,发出来就会发而中节,恰到好处,无过不及。如果看到有人遇事没有‘发而中节’之和,就知道他没有‘未发之中’。”

我们应该怎么管理自己的情绪呢?遇到事情反思总结,磨练。忍耐、自己控制情绪都是外求的表现,为了得到莫中利益,违反自己当时心意,做出的选择。这是表面的。本质是心中本体的中正平和。如果心里本来就觉得委屈,表达出来就会伤人;心里觉得被轻视,那么你就会表现出狂傲的一面;如果心里觉得自己没有得到爱,那么你就会怨恨;如果你觉得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你就会愤怒。我们有没有发现,我们表达出来的情绪,都是因为外来的因素,别人说了什么,别人做了什么,别人会怎么看我。因为这些在我们的心理产生了情绪,如果不在未发之前没能中正平和,那么发出来就不可能中节。

管理情绪我们要有良知良能,我们才会自信,有了自信我们就不会随着别人的言语和行为来左右自己的情绪,才能做到未发之中。我们做到忠于自己的本心,然后做到对待别人如同对待自己的心一样。可以“一以贯之”,那么情绪就不会有失控的局面,可以做到恰到好处,不偏不倚。

孔子评价颜回“不迁怒,不二过”。能做到这点的非常不容易,不迁怒就是因为某件事情发怒,不会发到别的事情上,也不会发到别人身上。在单位生气回家和家人发脾气,家里人没有招惹到自己,自己却发了脾气,迁怒到家人。和孩子生气把水杯摔了,迁怒到水杯。摔手机,砸电脑都是迁怒到其他物品。不二过,总结自己,绝对不让一样的错误发生两次。

我们要自省,不要自责。自责是为了发生过的事情在自己的内心里不断的责备自己,而不是去想办法以后怎么不再去犯错,这是心理疾病。自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不纠缠错误本身,想办法改正以后不在范,这样不断的修炼,慢慢我们就可做到中正平和。

情绪管理对于我们至关重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不断的遇到人和事情。怎么对待,怎么反应,会影响到自己和别人。这是我们成长必须面对的,对自己诚,不自欺,能率性而为,尽己之性,尽他人之性,尽万物之性,是厚德载物,化育天地。

相关文章

  • 未发之中,发而中节

    “不可谓‘未发之中’常人俱有。盖‘体用一源’,有是体即有是用。有‘未发之中’,即有‘发而中节’之和。今人未能有‘发...

  • 是法非分别思量所能解——欲解人之痛,便是痛之人

    “不可谓未发之中,常人俱有。盖体用一源,有是体即有是用,有未发之中,即有发而皆中节之和。今人未能有发而皆中节之和,...

  • 20200530|44-66|《传习录》

    1.原文:不可谓“未发之中”常人俱有。盖体用一源。有是体,即有是用。有未发之中,即有发而皆中节之和。今人未能有发而...

  • 想通了,才能做到了

    【引文】王阳明:"不可谓'未发之中'常人俱有。盖'体用一源',有是体即有是用。有'未发之中',即'发而皆中节之和'...

  • 跟着石头来读书之王阳明心学(十九)

    吃饭睡觉也是一门学问 不可谓“未发之中”常人俱有。盖“体用一源”,有是体,即有是用。有未发之中,即有“发而皆中节之...

  •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王阳明《传习录》【59】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发的要点在一个“皆”字,一回两回不算,要每时每事都中节,才算和。未发之...

  • 过犹不及,中和致胜

    过犹不及,中和致胜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者谓之和。 http://shirenzuojia.com...

  • 装修日记(一百七十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半夜醒来,雨声绵绵。不觉已到秋季。北方的这...

  • 和为贵

    孔子首倡“中庸”,子思据其意而著《中庸》,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礼之用,和为贵”。

  • 和为贵

    孔子首倡“中庸”,子思据其意而著《中庸》,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礼之用,和为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未发之中,发而中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cy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