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由记录网络文学自救运动送你一个赞
用去角色化思维看待作者与读者,主动接纳他人增强参与感丨2018/

用去角色化思维看待作者与读者,主动接纳他人增强参与感丨2018/

作者: 文化热带雨林 | 来源:发表于2018-12-29 23:49 被阅读277次

    每天写一篇日记,雷打不动

    2018年12月29日星期六,天气有点冷

    今天是周末天气有点冷,连续几天在简书上与粉丝们互动颇有收获,得到不少宝贵的交互经验,迫切地想将它们总结归纳出来,就像脑中乍现的灵感不赶紧爬抓下来恐怕会消弥于无形。

    什么是交互力

    产品能力有两大块,即一是通过观察判断,建立系统能力,向用户交付确定性;二是通过交互力,在选择与迭代中,深化与用户的关系(我以前是做产品经理的,习惯于用产品思维解释事件现象)。其中交互力是衡量一个产品有无生命力的关键指标。什么是交互力涅?简而言之,就是跟用户沟通交流与互动的能力。任何产品,最终用户群体才是它价值存在的基础。

    写作做为一种大的文化产品品类,时至今日,早已不可能仅仅是作者独自一个人闭门造车的产物,必然要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感染上互联网思维色彩。这个道理众多写作者也都明白,也都积极地将自已写的文字内容上传到各大创作平台上,或者直接参与UGC创作,一时间蔚为壮观。但是,很快就遭遇到了一个尴尬,自已沤心沥血创作出来的作品放到网上粉丝却寥寥无几,阅读、评论,门庭罗雀,打赏功能更是如同虚设,时日一久,身体内因文字而快速分泌出来的多巴胺、肾上腺素、雄/雌性荷尔蒙等激素也随之消退,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这是为什么涅?难道是我写的文字不够优美不够动人不够好?还是我的感情不够真诚?要知道,我创作的作品可是我花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捻断了好几把胡须,甚至是熬白了头发熬秃了头顶,熬出了熊猫眼一样的黑眼圈,才写出来的!那端的是真叫作到了“拚搏到感动自己,努力到无能为力”了啊!

    这种情况我套用一个自创的词汇就是“无交互力创作”,这种写作是孤立封闭的。

    如果用市场营销学的语言来描述,这种封闭式写作是建立在短缺经济时代,假设与泛指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展开的(深入了解可点击用STP+4P战略体系来写作,让历史记住你的文字阅读)。生产与消费是间断独立的,中间则依靠营销来实现二者对接。

    但是,到了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尤其是第二个十年里,中国经济进入到过剩时代,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冲击,短缺时代所形成的生产模式和思维惯性,便与新时代进程产生了严重的隔核和障碍,后者难以适从,痛苦不堪。在短缺经济时代里,社会的生产创作主要以资源能源型思维为主,基本上无须怎样考虑用户的体验感受,用户因为物质溃乏对产品也没有太多要求只要能用就行——这一时期又称生产主权或渠道为王时代。

    过剩经济时代就不同了,主客关系掉了个头,此时的用户需求为个性化用户订制需求,又称为用户主权。我们现在所处的就是用户主权时代,或者说是生产与消费于一体的产消者时代。

    KK(凯文•凯利)在他的《必然》里提出过十二个动词力量,其中有一个动词叫“重混”。别的行业都不去说了,直接回到文学写作上来,此时的“重混”力量实际上就是在说写作者与读者是交互重叠的。怎么理解涅?就是说作者即是作品的创作者同时又是作品的阅读者,作读一体,或者叫“作读者”。

    这个实在有点费脑子,自已创作的作品自已阅读,还怎么产生影响力?后面还怎么设计盈利模式?

    这个啊如果用结构主义的因果性当然讲不通,而且自相矛盾,但是,如果用非结构主义的相关性来解释,却是恰到好处的。

    怎样培养交互力

    写出来的东西没人看还要再继续写下去吗?

    我那么用心写出来的东西为什么会没有人看涅,读者都跑到哪里去了?

    互联网的时代通讯技术突飞猛进,各种信息的传播与获取非常快捷且低廉,随着全民参与创作的自媒体热,更是几乎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很轻易地创作和发布各种碎片化信息。这种创作发布信息的感觉无疑是非常爽的,因为这样能够向世界施加自已的影响力,拉近世界与自已的距离,形成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能力圈,然后,参与分割所处时代的机遇红利。

    如果写作也是一个创业项目,那么,这个创业项目无疑是所有创业项目里面成本与风险最小的(基本上一个人可以活成一家公司)。所以,写作这个创业产品同样也要培养起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力。

    写作这个产品的交互力形成必须是在互联网土壤里自然生长,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那么,怎么做涅?读者就是用户,与用户交朋友,像餐馆老板跟每一个顾户交朋友。写作者自已也是读者,自已就是用户,要学着与现在的自已交朋友,而不是一味地幻想着只愿与未来理想的自已交朋友。而要做到这种看视自相矛盾的相对性,没别的办法,那就是要学着用去角色化预期思维去看待作者与读者的关系。

    作者就是读者,读者又是作者,在非线性因果关系里是可以并存的。这个也就是量子纠缠里面说的,即在这里也在那里。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爽,那是因为现实总与自已的理想不符,所以不爽,所以才会有“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谚语。

    读者都到哪里去了,写出来的东西怎么没人看了,这两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正视,那就是当你在笔耕不辍地写东西的时候,是否想过也能像你写那样勤奋地去读呢,去读别人(那些不出名的人)写的文字?写作者中十之八九者此时应该尚未形成这种意识!大多数人都还沉浸在过去大咖们的牛掰范儿里未有觉醒。

    我在简书上日更已近百天,除了坚持日更把写作养成自已的习惯之外,更多的是在观察与研究简书用户的使用心理。简书的APP封面写的是“一个优质的创作社区”、“创作你的创作”,最终吸引到平台上来的用户主要是一些文学爱好者、业余作家,以及少数专业作家。其中文艺爱好者是简书的基础用户群。这个基础群体中很多是学校老师、国家公务员、退休职工、大中专院校学生,还有一部分玩自媒体的,再有可能就是像我这样的连续多次创业栽了大跟斗的猛烈分子,在网上用文字写写总结感悟人生选择方向了。大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希望能通过自已的文字才华实现自我价值,许多人都把那个登上过作家富豪排行榜榜首的网络作家唐家三少做为学习榜样(这个实在有待商榷,可点击奇葩书名奇葩内容,让人的智商退化200年阅读)。这一批创作者都是草根写作者,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在发挥自已的才华,从几百字到几十万上百万字,洋洋洒洒地写出了题材风格各异的文字内容,当然泥沙俱下良莠不齐。

    这是简书平台用户群的基本面,一千万简书用户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情况。那么,在这样的一个用户群规模里能否成为新的IP作品的孵化基地涅?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就全国而言,这一千万用户几乎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国内草根文学写作爱好者,这批人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未来。

    这段时间我基本上是在拿出一半的时间来主动阅读其他作者发布的文字内容,当然这些作者和他们写作的内容在简书上都很冷清,因为大家都是初写者并非大V。开始我只是很随意地走马观花,但后来我觉得自已应该端正态度,用一片真诚地来阅读别人写的内容。读完后觉得好的给他点赞,并在评论区写下自已的读后感,给出自已的意见,写得有问题的我则给出中肯的改进建议,希望他/她在后面的写作过程中能改进。为了给他们鼓励,凡是我阅读过文章的作者都会加关注,让他们感觉到自已的存在感。所谓立人立已,达人达已。令我意外的是,我的这种主动参与他人的世界,同时也得到了他人对我的世界的接纳,关注我的作者这几天呈两位数地增涨,我写的文字也有了大量读者的点赞评论,阅读数飙涨。读者在哪里,文章为什么没人读?因为我们自已只顾着埋头写,根本不愿腾出时间来阅读,更是不愿把别人写的东西当回事,只是一味地幻想着别人会像大头皮皮虾一样追着你转,奉你为KOL,不是典型的痴人说梦吗?

    “立人立已,达人达人,”这就是写作这个产品交互力形成的自然生长规律。

    这种互助意识有许多创作者似乎也都意识到了,但是,大部分人都只局限于互粉互赞,或者是心不在焉地敷衍几句套话充当评论,其实对于其他人写作的文章并未用心去品读。试想一下,你自已对待别人的心血之作是这样的心不在焉,还能指望别人对待你的作品就会倾进全力,细细咀嚼——这种好事也只有在睡梦中可能会出现!

    也许你会说了,在简书我只读名家大V的作品,普通的写作者水平都很低根本写不出什么像样的优质内容,我去读他们岂非是浪费时间,每天码字都时间不够用?MY GOD,大V牛掰固然有他们牛掰的原因,但是小白就真的那么不名一文了吗?肯定不是。小白既然存在了,那么肯定就有他存在的价值,只是我们拘于常规思维遮蔽了眼睛,阻碍了我们发现世界的另外一个美好面而已。

    突破恐惧看见世界另一面的美好

    做事情的唯一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越大提供的价值越独特,那么,获得的社会回报也就越大。

    写作这件事情本质上其实也是在解决社会问题(间接地解决)。那么,每一位写作者用心写出的文章都是他为解决某个社会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有它的价值和意义。无视这种价值和意义的存在,其实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简书的创作者其实都是身兼多个创作平台的创作者的身份,但是,就以文学创作而言还是简书这款APP比较适应在线写作。既然是文学创作平台,肯定就要变成一块帮助创作者成长的土地,而不能只是一个简单地将其他平台的创作者和内容移植和复制到平台上来,不然根本逃不出抄袭模仿的窠臼。写作者也一样,你也不可能只是把自已在其他平台发的文章,再在简书上发一遍了事。这种做法就有点像是传统企业做电商,只是在淘宝天猫京东上开个网店,把自已的产品拍个照片上传上去,然后就坐等着飞来大量的订单,完全所谓的转型升级。结局呢,基本上没有成功的还赔得一大糊涂。

    既然是在简书上安家落户,就要学着在这块土地上去耕耘播种,学着去整合这块土地上的有限资源。其实在这块土地上的资源还是很丰饶的,首先广大普通作者发布的各种文字作品就各有风格各有千秋,是很好的营养值得芨取。在众多我已读过的文章里,最让我觉得爽的是一些作者写的关于自已的一些回忆性文字,纯原生态写法,原滋原味,特别是一些细节的描写绝非是瞎编乱造能写出来的。遇到这类文章我都会给原创作者写下触动我心灵的读后感文字,同时我也在他的文字里了解到在他的身份下亲历过的生活情节,这个对于我以后的创作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我相信这些文化营养在大V的作品里是根本找不到的。

    还有大量在校学生写的读书笔记也让我增长不少见识。比如梁宁的产品思维三十讲我就是在一个不知名的创作者的文集里学习的,他把在得到里听到的音频内容记录成文字发在简书里。还有一些老师写的自已的日常工作生活的文字内容也很有意思,因为我从未站在她的视角去看待过事情,是她的文字教育了我。有一个母亲给自已儿子写的鼓励信那更是满满的母爱无疆,看得我差点潸然泪下,里面有句话至今印象深刻,“奋斗,事虽难,做则至;路虽远,行则至”。

    在这大量的用户群里许多人实际上还停留在微博时代的应用思维上。从他/她们的关注和粉丝对比数量上就可看出端倪,通常这些人会显示出这样一种状态,即关注别人只有寥寥几人或十几人,而粉丝数目却有几百上千上万人。这种状态是典型的微博思维,照套在简书上。在这些人眼里只有别人关注他才能显出他的牛掰,关注他的人越多他就越牛掰,似乎他在简书里的影响力就越大,却不知他的这种自我陶醉已给自已戴上了一副枷锁,封闭住了自已通往世界另一个美好面的管道。我特意花了点心思浏览了一下这些所谓大V写的东西,真是不敢恭维,虽然不能说他们写的有多么多么的差,但是他们也实在没能给到我什么开脑洞的东西,真想问一句你这样的水平跟你只关注几个人却让成千上万的别人关注你,你觉着自已配得上吗?

    世界产生于多样性,生命因复杂而生。你拒绝别人,却要别人去接纳你,沉浸在单向的输出思维模式上,还以此为荣为耀,这是会扼杀你的进步性的。

    开放者赢,封闭者输,稳定是持续误差保证的一种永久临跌状态。信息的传送从来是双向,输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输出,输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输入,这就是埃里克的乌诺波洛斯衔尾蛇首尾衔接形成的神秘圆环。

    突破恐惧边界,摈弃以前时代遗留给我们的思维禁锢,学着用一种双向的开放型新思维在互联网上创作我们的精彩。学着主动去参与他人的世界,在帮助他人成就的同时,别人也会对你产生信任,接纳你的世界。

    你的世界我来参与,我的世界有你的存在,世界在我们的交互中强大。

    静下心来,进入沉浸式阅读,想要让自已写的文字被他人阅读,就要学会主动去阅读他人写作的文字,诚心实意地阅读,给出中肯的读后感意见,帮助别人成功就是在帮助自已成功。

    突破恐惧边界,看见世界的另一个美好面。

    注:在简书上我从来都是一个双向开放的写作者,我会主动去关注其他人,也欢迎大家来关注我,我都会互关的,并且每天会抽出一半的时间来阅读我所能看到的别人的文章,在评论区给出中肯的阅后意见帮助大家茁壮成长。

    ——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去角色化思维看待作者与读者,主动接纳他人增强参与感丨201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up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