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杨主编谈写作那些事
文:我是素颜
我现在是作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有一个四五年级的女生的文字非常棒,两页格子都写得满满的放不下,修辞运用令我甘败下风,忍不住赞叹:比我强。在后面几堂课的习作中,发现了不足,次次描述太满,把一件事前因后果都要写得满满当当,不留白。说了几次也意识不到,依然不见改正,我说有卖弄之嫌了,得改正这种写法。
后来女孩不来了。我知道是批评惹得事。学霸极别的孩子,习惯了表扬。
另一个女孩曾经几门功课课课满分,小个子大脑门,智商一流。听到别的同学读书比她多,写得比她好,会自动产生进取心,要努力超越。她的作文主题自由,不用命题,自己发挥。这次,她要写写关于美国单方面提高关税贸易的事情。对于这个话题,我真抓不准,不敢妄议。
作文完成质量一般,毕竟涉世不深,了解不透彻。看到我表情凝重,她满满的期待:老师,不好?我点点头,一般般啦,认识很浅。那怎么提高?看书?她满眼期待。
多看看别人的评论吧,百家争鸣,从别人的认知里再总结你自己的体验,你自己的理解只是一家之言。
女孩点头称是。她看了很多书,不仅读,还摘录,写读书笔记,一笔一划非常认真。正巧看过汪曾祺写他的老师沈从文看书的故事,沈从文老师会在书上写笔记,看到精彩处会留言。也把这个方法教给女孩。我知道她的未来不可限量,她的目标是“哈佛”。
能做人师,那是我的荣耀。人人又是我的老师。
听杨主编谈写作那些事近日在一次采风活动中,听小说作家杨总编聊文学聊写作聊投稿,深有收获。之前就讲过写作上的事情,如杨绛先生所言:看书太少,想得太多。杨总编意思相近,说什么也是假的,还是多写东西吧。
什么是文学?其一:文学是表达对生活的发现。
深有体悟。出门时我自己带了眼晴,也要求孩子们带着眼睛出门。每次上课与几个大孩子聊路上所见、生活所见,个个两眼茫然,头摇得拔浪鼓一样,什么都不知道。
一日风刮得很大,路边大树站刮得摇摇晃晃,似喝多了的醉汉,树枝东摇西摆,发出沙沙的声响,大概在唱着醉酒歌。地面上的纸片、塑料袋随风在天空中飞舞,没有规律没有节奏,姿意妄为,忽东忽西。
一日有雨,雨水叮咚,落在雨伞上、树枝上、房顶上、房檐上、车前车旁玻璃上、地面上,呈现各种不同状态。
带着眼睛出门,还得用,不然就算带着眼晴出了门,依然是睁眼瞎,什么都看不到。一个孩子反驳:你有闲不用上学,我们很忙,又要上学又要写作业,那里有时间去细细观察。
听杨主编谈写作那些事蹲在蚂蚁洞口,十几二十分钟不挪身,看它们建房往外搬运沙粒,往洞里拖运食物,是有闲之人做得有闲之事。坐在电动车或汽车上东瞅西看,发现生活之事是顺带之劳,与有没有闲时无关。
生活可发现能发现的事情太多太多。一早又在路边菜地发现好多菜农在忙碌,有浇水的,有施肥的,有扎架的。十点下课回家时,人影全无。把这个问题抛开孩子们,为什么十点在地里就看不到干活的人了呢?孩子们回答:干完活了呗。
日出之前,日落之后工作是农民的智慧。
对文学的执爱让我拥有了一双发现的眼,可以发现生活种种。
文学其二:文学强调个人的体验,是一个人的心灵史,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有感情,才能写出好文章。
网上流传甚广的几篇文章,一篇讲疯娘的故事,一篇讲卖米的故事,一篇讲把老娘从村里接到城里的故事,每一篇故事都没有华丽的词藻,语言朴实真挚,用家常平述的语调娓娓道来,却打动了所有看过的人,人们争相转发。
真情文字最动人,写文字的人写着写着动了情,打动了自己,自然也能打动别人。好文字动情,作者自己先动起来,而后才能带动他人。
听杨主编谈写作那些事表达对生活的发现。强调个人的体验,一个人的心灵史,面对自己的内心。文学就是写自己。
其三:好文章一定不会被埋没。
曾经无数次投稿无数次杳无音信。杨主编坦言,自己也是作者,投出去的稿件被各种刊物刊登,并非认识哪一位编辑。好文章永远不会被埋没,就算一家刊物风格不同,没被选登,其他刊物也会选用。
还是好好写出好作品吧,别把没有发表的原因归结于编辑部没有熟人,还得从自身找问题。
想起雪小禅的话:读一万本书,写一百万字,再谈写作。
一万本是泛泛之谈,言下之意,自然是用心努力过了,再谈收获。白日梦做不得,一口也吃不成胖子,好好用心生活,用心学习阅读,用心练笔,努力过了,收获终有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