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谷穗文刊人物
俗世里一泓永不枯竭的清泉——《简·爱》的若干启示

俗世里一泓永不枯竭的清泉——《简·爱》的若干启示

作者: 零下雪堂 | 来源:发表于2020-09-14 09:55 被阅读0次

点击我的微信公众号查看图文原版

        我有二十个学生,但只有三个能读,没有人会写会算,……我和她们彼此难以听懂对方的语言。其中有几个没有礼貌,十分粗野。难以驾驭,同时又很无知。……我对周围见到和听到的无知、贫穷和粗俗略微有点失望。……我知道这些情感是不对的——这是一大进步。我要努力驱除这些情感。我相信明天我将部分地战胜它们;几周之后或许完全征服它们;几个月后,我会高兴地看到进步,看到学生们大有进展,于是满意就会取代厌恶了。……我继续为积极办好乡村学校尽心尽力。起初确实困难重重。尽管我使出浑身解数,还是过了一段时间才了解我的学生和她们的天性。她们完全没有受过教育,官能都很迟钝,使我觉得这些人笨得无可救药。……她们进步之快甚至令人吃惊。……内心的恬静感觉开始萌芽,并在阳光下开放出花朵。……

        这不是哪个乡村教师的自传,而是世界文学名著《简.爱》中简.爱逃离桑菲尔德庄园,在偏远的山村做教师时的种种感受和心情。众所周知,《简.爱》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长篇小说,这些只不过是它的辅助情节,文字数量也许不及全篇的百分之一,但却在我第一次读阅读时就走进了我的心灵。现在,生活的忙碌往往让我们疏远了阅读,每每静坐,回想起那一段段读书的岁月,《简.爱》总是最先从岁月的底色中渐渐浮现它的身影,不动声色地勾起我对它一如既往的痴迷……

        《简.爱》最初走进我的生命,只是一个模糊而隐约的回忆。那是我的童年时代,当时应该是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常有一些老电影(现在的叫法,当时应该是非常合乎时宜)在我家镇上的电影院上映,每次人们总是奔走相告,相携购票观赏,我想应该没什么人去管影片的内涵与来由。《简.爱》就是其中的一部,我那时只是个孩子,对《简.爱》当然一无所知,只是在这个偶然的机会听到它的名字,并且潜意识里将它理解为简单的爱情。现在想想,也并非全是无知和好笑,也许我的理解正中了它的某种阐释。

        《简.爱》就这样带着几分模糊走进了我的心里,之后也许从来不曾想起,也从来没有忘记。以至于后来读书生涯结束后,自己也做了一名乡村教师,我却并不知道《简.爱》的主人公也曾经选择了“在健康的英国中部一个山风吹拂的角落,做一个无忧无虑老老实实的乡村女教师”。

        彼时的心情,是此生最大的精神财富。什么叫安贫乐道,那段岁月最能诠释。在那样一个风华正茂的年龄,完全把自己置于一个清高的神坛上。没有忧愁、没有负累。闲看日出日落、四季轮回。工作的无怨无悔和孩子们的纯朴可爱让我的每一个白天充实而快乐。而荣誊,它曾经比任何的玉液琼浆都更使我沉醉于我的工作而乐此不疲。生活就在这样浑然不觉的清贫中延续着单纯。工作之余的闲暇让生活单纯而永不单调。乡间道路两边的油菜花每年恣肆地盛开,那大片大片的金黄,无论是随风摇曳,还是在阳光下烂漫,望一眼都足以令人心醉,它们陪伴了我无数次往返的路途。冬天的夜晚,乡间的风在窗外穿行,而在我的斗室里,我与我最好的朋友拥炉细语,我们谈学生,谈教学,谈生活,谈我们共同读过的某一本书……而终于等到困意袭来,一起走出室外,早已是月上高楼,四下无声……

        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用尽全心读完《简.爱》,爱情的主题固然荡气回肠,而这一段的描述更让我无法平静,每每掩卷,那一段乡村教师的岁月总是历历在目。也许我们和“简.爱”都曾经因为生活的种种原因而没有将教师这个高尚甚至浪漫的职业进行到底或半途搁浅,但回首往事,我们曾经全身心的投入过,我们已经把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最钟爱的事业,那便无憾了。简.爱,她比我们每一个做过教师的人所遇到过的状况都更糟糕。而她却克服了,克服了她最初面对这个现状时的失望,从而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正如她自己所说,“在这段时间的生活中,我的心常常涌起感激之情,而没有颓唐沮丧。”现在,面对学生,每每遇到一些困扰时,我都会想起简.爱,想起她当初面对的是怎样的一群学生,想起她的坚持以及她后来的收获。虽然我不是简.爱,我也绝没有她那样的才情,但至少我知道我没有面临她那样的困难,我还可以尝试努力。我想这是一种激励,而绝不是挫折时寻求解脱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

        《简.爱》对我的影响还在于它让我对宗教的意义有了更高层面上的认识。小说中的圣.约翰是一位年轻的牧师,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才华横溢,外表冷峻。在简.爱身无分文,流落荒野,饥寒交迫,求助无门时,正是圣.约翰搭救了她,给了她重生的机会;圣.约翰的工作不仅仅是传经布道,简.爱说他“难得在家,一大部分时间都奔忙于他教区分散的居民之间,走访病人和穷人”;圣.约翰告诉简.爱,“莫尔顿没有学校,穷人的孩子都被排除在一切渴求上进的希望之外,我为男孩子们建立了一所学校。现在我有意为女孩子开设第二所学校”;他说“我认为凡是有益于人类进步的工作都不能说低俗”;他说他的职业就是“把知识传播到无知的领域——用和平代替战争——用自由代替束缚——宗教代替迷信”,这是他的追求,他活着的目的。而我们的生活中,以耶酥的名义,披着基督徒的外衣,打着伪善的旗号,只为自己利益忙碌甚至损人利己的人比比皆是。他们曲解宗教的教义,不负责任地颠覆知识和科学,宗教在他们心中不是信仰而成了迷信。简.爱当然也献身于圣.约翰的神圣使命,欣然接受了圣.约翰的安排,在他建立的简陋的莫尔顿学校做了一名教师。她的工资是三十镑一年,她住的是破屋,但简.爱说,“这个工作并不丢脸”,“精神上也并不低下”, 当圣.约翰问她对居住条件是否满意时,简.爱说“我的小屋很干净,也经得住风雨。我的家具很充足,使用起来也方便。我所看到的只能使我感到幸运,而不是沮丧。我绝不是这样一个傻瓜和享乐主义者,居然对缺少地毯、沙发、银盘而懊悔不已。……我并不感到烦恼。”不论是年轻牧师圣.约翰,还是乡村教师简.爱,因为他们的行为出自一个真正的基督徒般的奉献的宗旨,从而使他们显得格外的高尚,格外地具有人格魅力。但是由于职业与经历的不同,简.爱与圣.约翰在信仰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当圣.约翰决定去印度,履行传教士的神圣使命时,他近乎于专横地要求简.爱成为他的妻子与他同行,而他并不承认他爱着简.爱,而只是听从上帝的召唤,认为简.爱最有资质做他的副手和伴侣,而如果不结婚,他们的同行将非常不便,他们的一生也无法牢牢维系在一起为同样的事业而献身。他说简.爱做他的妻子是对上帝的奉献,而如果她不听从,那就会成为放弃信仰、比异教徒还要更糟糕的一类人。但理智的简.爱答应与圣.约翰同行,却始终没有答应做他的妻子,尽管圣.约翰告诉她“结婚以后,爱情会随之而生,足以使这样的婚姻在你看来也是正确的”。圣.约翰认为对宗教的奉献应是无止境的,而简.爱的态度告诉我,这样的奉献不能凌驾于人性之上,更不能成为结婚的前提,她不能为此而殉道。

        《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孤女,而小说接近尾声时,让我们看到简.爱对亲情的热望和重视。当她无意中得到二万英镑的遗产时,她并没有欣喜若狂;而当她得知她原来有三个表兄妹,而且就是跟她生活在一起的人时,她激动得简直忘乎所以,一连说了几个“我真高兴”,并当即决定将属于她的遗产拿出来平分,每人各得五千英镑。这些足以看出简.爱心灵的纯洁和善良,她的令人钦佩的价值观。

        《简.爱》的主题是爱情,简.爱在爱情面前的自尊、自强、不甘受辱,以及她对爱情的全心付出,不计个人得失,如同一泓清泉,流过每一个纯净抑或蒙尘的心灵。当简.爱得知桑菲尔德庄园楼上的疯女人就是罗切斯特15年前的妻子时,她毅然选择了离开。即便她知道伯莎只是个有遗传性精神病史的疯子,即便她知道罗切斯特当初也是受了蒙骗才铸就了这场婚姻,但她仍然悲痛欲绝。她两手空空、仓惶出逃,一路受尽贫穷、冷落、饥饿、雨淋,但她相信罗切斯特还活着,这样的信念支撑着她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她在流浪的荒野里,抬起朦胧的泪眼遥望夜空,为罗切斯特祈祷,她在体力不支时倒在野地里,任凭雨水将自己浇透,却惦记着罗切斯特是否安然无恙。她穿着出逃时还算是体面的衣服,在人们质疑的目光下,为了求生,艰难地开口求助和乞讨,狼吞虎咽地吃下别人倒在她手里的剩饭……后来,当生活安顿下来,在每一个忙碌的白天过去、夜晚来临时,罗切斯特又总是挥之不去地走进她的梦里,在每一个清晨,简.爱又把这一切抛掉,平心静气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当年轻博学、俊美得如同阿波罗神像般的圣.约翰向她求婚时,简.爱并没有答应他。因为她并没有忘记罗切斯特,因为她觉得结婚的前提必须是彼此相爱。圣.约翰在等待她的抉择,此时,简.爱仿佛听到罗切斯特在遥远的地方呼唤她的名字,她决定回到罗切斯特身边。小说设计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疯女人伯莎放火烧毁了庄园,罗切斯特为了救她,伤了一只手臂并且瞎了双眼。罗切斯特成了一个残疾人,但我们看到,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满足—她在和罗切斯特结婚的时候是有尊严的,当然也是有爱情的。

        在整本书中,随着故事情节的逐一展开,简.爱的性格,她对生活的态度,无一不折射出她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连同小说的语言魅力一起感染着我们。小说的结局也许过于唯美,但它不等于浮浅,而是对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一种引导,即便它离我们现在充满物欲的社会来说太过清高,但至少可以是一种努力的方向。说到底,《简.爱》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即便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它所宣扬的思想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并非无可企及。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简.爱,一个集智慧、才华、坚韧、美德、独立于一身的女性,已足够了。用心地去读一本书,胜过粗略地去读十本或更多本书。《简.爱》是我读过的外国文学作品中印象最深的一部长篇小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加,每多读它一次,我都会有更深一层的感受,都会更近一步走近简.爱和书中其他的人物,走进他们的内心,同他们一起经历不同的人生际遇。我们不必执着于让自己成为小说中的某一种人,不必因为跟他们的差距而苦恼,我们要获得的,只不过是一种生活的信念和境界,即便我们每天都无可避免地要在世俗的泥淖里滚打,也决不要让我们的思想沉寂,让我们的灵魂死去。

        一本书,一份感悟,一种生活。

        初读你,如遇知音;再读你,如逢故人。

        也许等我老了,坐在炉火边,或冬日的暖阳下,又会重读《简.爱》,那时也许只有恬淡的笑容爬满我皱纹丛生的慈祥的脸庞。

(此文写于2011年12月,获当年所在镇读书节征文教师组一等奖)

相关文章

  • 俗世里一泓永不枯竭的清泉——《简·爱》的若干启示

    点击我的微信公众号查看图文原版 我有二十个学生,但只有三个能读,没有人会写会算,……我和她们彼此难以听懂对...

  • 俗世里的爱

    就这样浓烈的爱着你 爱你明月下伟岸背影里的故事 我想为你我的爱情编一张网 织住你原本想要试图远眺的心 我要以带刺的...

  • 佳人

    山林自有清泉响, 贪恋何须在俗尘? 心有爱缘不会改, 一生一世一佳人。

  • 一泓清泉

    读完《三三》,就觉得一股溪流从心里流过,携带着不着痕迹的,但清凉,柔软,莫名的忧伤。 鱼儿打挺,白...

  • 一泓清泉

    有时候 多想回到小时候 无忧无虑 能轻松卸下 不多重的茅草担子 停在一泓清泉旁边 悠然自得 纳凉如此 帅过神仙 想...

  • 童话

    童话里的世界是纯天然的伊甸园。 可以忘忧,可以枕眠, 可以在爱的故乡捧一泓清泉。

  • 2017-12-10

    冬日里的温暖 爱如沙漠里的一泓清泉,使口干舌燥的人燃起了希望之火。这个冬日里,一位陌...

  • 水润笔录 10

    续读《与神对话2》,摘录感同言语: 在神的世界里,善意永不终结,爱永不停止,耐心永不枯竭。 将和平带给所有你接触到...

  • 生命的一泓清泉

    生命的一泓清泉 人生风雨路,病魔徒无情; 欲叙泪千行,爱润心间; 举手渡他人,余香伴心扉。 冬雨,苦闷、深沉地飘落...

  • 新律‖心中的美神

    白晰娇嫩世无双,美目顾盼雪飞扬。 清风拂面花似锦,一泓清泉入心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俗世里一泓永不枯竭的清泉——《简·爱》的若干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ia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