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借箸代筹
[释义]:箸:筷子;筹:筹码,计算数量的东西,多用竹木来做,每根筹代表一定的数量,引申为计划,筹划;后来就用该词语表示代人策划。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 “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
[成语]:立锥之地
[释义]:立锥:插锥子;形容极小的空间。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 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
讨论刘邦的发迹经历,他之所以能够从一个亭长逐渐发展成为战胜项羽的汉室高祖,和周围聚集了一批优秀人才是分不开的。
和后世唐太宗、宋太祖这些开国皇帝不同,刘邦对人才的依赖性更强,他个人的文治武功相对来说比较差劲。
从司马迁的记载来看,刘邦团队里最出彩的莫过于张良。
五世公侯,年少英才;博浪刺秦,急公好义。张良本人在秦末的乱世里,从翩翩贵公子到刘邦的首席谋士,靠的不仅是出色的大局观和算无遗策的本事,还有谦虚谨慎的处事态度。
《史记——留侯世家》勾勒了张良整个人生轨迹,我们盘点一下他的高光时刻。
1.张良住在下邳时,平日行侠仗义,关键是救助了逃难江湖的项伯,与之结下深厚友谊;
2.陈胜起义失败后,张良带领乡勇投奔当时陈胜的后继者——楚王景驹,中途遭遇沛公刘邦,毅然决定辅佐刘邦,不再去投奔其他势力;
3.使用疑兵计,帮助刘邦顺利攻克秦朝峣关的军队,打通了中原地区进入关中的咽喉要道,为刘邦赶在项羽之前进入咸阳打下坚实基础;
4.进入咸阳之后,刘邦开始不理军政,贪图享乐,部下樊哙屡次劝谏无用。张良苦口婆心,用“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的道理给刘邦敲响警钟,终于让刘邦离开秦宫,驻扎霸上,不仅恢复了往日的斗志,也为日后的鸿门宴留下了讨价还价的余地;
5.鸿门宴上,利用与项伯的关系,帮助刘邦在项羽面前树立好感,使之侥幸逃过一劫;
6.西楚霸王项羽分封诸侯时,张良再次利用和项伯的关系打通关节,请求将汉中地区分给汉王刘邦,得到同意。同时建议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消项羽的戒心,从此刘邦集团得到了稳固的根据地,站稳了脚跟;
7.张良在楚汉之争开始后,着手离间九江王英布和项羽的关系,同时积极联络齐地反抗项羽的猛将彭越,相互结成战略同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压迫项羽楚军势力,最大限度消耗项羽的实力;
8.在荥阳之战刘邦被项羽围困的危急时刻,刘邦手下著名的纵横家郦食其提出可以分封六国的后代,用以获得六国势力的支持,进而解荥阳之围,刘邦准备采纳这一策略。但张良在关键时刻阻止了,并且“借箸代筹”,在地图上给刘邦详细分析当前形势:项羽势力鼎盛,咄咄逼人,分封六国子弟不仅不能起到求结外援的效果,相反可能会使自己的阵营分化,在人心不稳的关头切不可示敌以弱。刘邦恍然大悟,终止了分封行为;
9.韩信攻克了齐地,居功自傲,想要刘邦封他为齐王。刘邦对这种挟功邀宠的要求断然拒绝,但张良建议他同意韩信的要求,可以说这一举动为刘邦赢得了牢固的战略支持;
汉朝建立后,张良继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10.开国功臣因为功劳奖赏高低不一,很多人心怀忧虑,张良建议刘邦率先封赏曾经与刘邦有仇的雍齿,大臣们看到雍齿都被赏赐,渐渐定下心来,朝局逐步平稳;
11.大臣娄敬建议刘邦定都关中,刘邦举棋不定,张良给他分析定都关中的优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地产富饶,可经黄河、渭河运送物资,可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给刘邦吃了定心丸;
12.刘邦宠爱戚夫人,想要废掉太子刘盈,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吕后忧心忡忡,去咨询张良的意见,张良建议吕后为刘盈请到四位著名的隐士“商山四皓”——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常伴左右,巩固了太子的地位,打消了刘邦的心思;
可见,张良在刘邦从起兵作战到建国安邦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刘邦集团的发展基调基本是张良定下的。
在汉朝建立后,刘邦越发猜忌功臣,大行屠戮。张良深知这一点,他托名学道,明哲保身,既是封建王权下夹缝求生的窘态,也是高人一筹的谨慎风格的体现。
刘邦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这是对张良的肯定,也是这位“学仙帝王师,凡间万户侯”的人生注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