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初“识”李清照(二十八)

初“识”李清照(二十八)

作者: 我是静心 | 来源:发表于2022-05-14 22:14 被阅读0次

20220514(静心而论1210):

        初“识”李清照(二十八)

        李清照的晚年生活

    人生路漫漫,不过是一帘烟雨斜阳;青春与爱情,年华与幻梦,时过境迁,悄无声息;那个爱就爱的轰轰烈烈,恨也恨得清清白白,拿得起放得下的封建时代凤毛麟角的奇女子,又恢复了单身生活。

        在绍兴二年(1132)八月,李清照从那段灰色的故事里,毅然决然,奋不顾身的走出来;经历了那次近乎灾难的婚变,她不由得两鬓萧萧,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但经过了这样的风波,她并没有意志消沉,反而觉得无比轻松,把自己调整到生活中那一番清静,只有那个填诗作词,风雨不惊的奇女子才能做到如此的安恬。

        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就像那本厚厚的书一样,其中的内容足够的精彩;她吟风赏月,生死离别,爱恨情仇,飘零辗转,她毅然坚强的走了过来,她心思透亮,无论是笑魇如花的年轻时代,还是如今的鬓发苍苍,所有的时光她都不曾辜负。虽然在病中她仍有闲情看窗前残月,听雨中秋声。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这首词是一首抒情词,主要写词人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她的个人命运已经如此,婚姻之事就此画上句号,她的心转为为国家的前途担忧,金军的进犯仍然不断,对偏安的南宋虎视眈眈,这时候宋高宗只愿苟安,对于岳飞等人的多次请旨北上,他都没有准奏;在绍兴三年初夏,南宋朝廷和谈意愿,李清照写诗为两位使臣送行:《上韩公枢密 其一》: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那时候马蹄声狂乱,遍地狼烟,江河破碎,李清照虽然是一名女子,但她忧国忧民,巾帼不让须眉;但她也很无奈,对朝廷的不作为,也无能为力;于是她静下心来,完成赵明诚生前的临终重托完成《金石录》的整理工作。

      一首《偶成》,诗人因眼前景致触发了情思,不禁追忆起当年与丈夫在一起的美好生活,并由此发出了感慨。诗中抚今忆昔,表现诗人对亡夫的思恋哀悼之情。回忆很近,却又无法触及。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十五年前的花前月下,我们相伴游玩,并做赏花的诗,如今的花还是与往年一样,怎么我的心情与往年不一样呢。)

      李清照在编辑《金石录》的时候,得到了赵明诚的哥哥赵思诚和李清照的弟弟李迒的大力支持,这对她来说是莫大的安慰。经过了许多的磨难,在绍兴四年八月,李清照终于完成了《金石录》的书稿,她如释重负,但心里有着空落,回忆往事,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金石录后序》,全文介绍了李清照和赵明诚收集金石文物的经过,回忆那些年的忧患得失,恍惚间如同昨日的梦。

        自从李清照结束了第二段婚姻以后,一直住在西湖边上,深秋寂寞,日子荒凉,梧桐早凋,缺恨秋霜,借酒浇愁,饮多而醉,不禁沉睡,醉也无聊,醒也无聊;但她在杭州度过晚年的愿望,再次因为战乱而被逼的四处奔逃,她被迫离开杭州逃到了金华。

        公元1134年(宋高宗绍兴四年),李清照由临安去金华避乱,途经严子陵钓台,作了一首《钓台》,表达了词人对汉隐士严子陵的崇敬之情,作品主要对为名缰利索所羁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画。她承认自己挣脱不开名缰利索,同时也是不愿为名缰利索所羁。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大船只是因为有利可图才来往,小舟也是为了追逐名利才来。先生的品德使往来的人羞愧,他们特地趁黑夜悄悄过钓台。)

  全诗通过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对比道出了诗人自己挣脱不开追求名利贪图钱财的社会,同时也是不愿为追求名利贪图钱财的社会所束缚,体现出诗人洁身自好,不图名利的情操。

        李清照来到金华避难,琴书诗词,醉意阑珊,她还以博戏自遣,写成了《打马图经序》(又做《打马赋》或《打马图经命辞》):岁令云徂,卢或可呼。千金一掷,百万十都。樽俎具陈,已行揖让之礼;主宾既醉,不有博奕者乎!打马爰兴,樗蒱遂废。实博奕之上流,乃闺房之雅戏。齐驱骥騄,疑穆王万里之行;间列玄黄,类杨氏五家之队。珊珊佩响,方惊玉蹬之敲;落落星罗,急见连钱之碎吧……(时光流逝,曾经也在赌桌前高声唤喊“卢”。那时一掷千金,下注百万。在宴度上主宾行揖谦让;主宾喝醉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行,玩玩下棋掷采的游戏也行呀!如今打马游戏开始流行,渐渐取代了樗蒱游戏。这个游戏是末枝中的高端游戏,是女子之间的高雅游戏。下棋就像昔日周穆王乘八骏去西王母处作客,那是一日千里;棋子不同颜色各自列队,就像杨氏姊妹五人的扈从一样各家各着一色衣服。佩环相击发出“珊珊”的声音,就像上马时玉蹬发出的声音;马队像天上的群星那样布列稀松,急切间看到好马更是分散……)

      “打马”这种闺房之雅戏确实能消磨时间,而且给自己带来精神的愉悦,聪明的李清照喜欢上了赌博,且每赌必胜,能为之废寝忘食,慧即通,通即无所不达;专即精,精即无所不妙。其实李清照是借赌博打发时光,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每到秋风秋雨的时间,孤独总会吞噬着她那颗多愁善感的心。

        一首《武陵春·春晚》,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李清照的晚年生活是比较困窘的,她毕竟是一介女身,除了满腹的才华,并无安身立命之技能,所以那些年她不得不依靠变卖珠宝首饰以及亲友的赞助,勉强度日,尽管这样艰难,她还是把日子过出了一番情趣,手里的笔墨流年,杯中的风烟俱净,都让她觉得安恬。

        在绍兴十三年(1143),李清照将《金石录》上表于朝廷,了却一桩大事。

        人生看似漫长,其实不过是刹那间的烟火之缘,所有过往,都是岁月的恩赐,红尘没有彼岸,人生如盛宴,散场后总有人独上兰州,有人独立残阳;最后那些年,李清照的文字满是西风的痕迹,宋词浩如烟海,她那独立的品格,坚强的个性,细腻的感情,开阔的眼光,婉约中不失风骨,遥望中原,无限怅惘,西风萧瑟,荒野落地,她蓦然转身去,去得了无痕迹。

        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的秋天,一代才女的生命之旅在她73岁那年戛然而止,一切悲欢离合,风花雪月,转瞬间化为云烟,生命如斯,已无遗憾,让世人永远的记住了一代词宗李清照的名字,她的诗词被世人念念不忘,她的魅力是永恒的,她的才情是被世人所佩服的五体投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识”李清照(二十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om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