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魔盒你会不会想到童话故事里的潘多拉魔盒,故事中的魔盒,是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的。谁得到了这样的魔盒,就可以拥有所想要的任何事物。某些方面来看,我们的思想就像是潘多拉魔盒一样的事物,任何东西都可以从里面产生,有科学家统计,人的大脑在一秒之内可以出现几十个念头。
似这样的超速度,如果没有逻辑这个条件约束,那些天马行空式的思想还不知道会成为什么模样。进一步的来看,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成就,正是找到了一条逻辑推理的线索,循着这条线索,帮助人们在反思和推演的过程中,逐渐地开启了心智模式。
另一个方面来看,中西方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前者是在以某种形式给一些事物作出一种恰当的定义,比如说孔子思想中的“克己复礼”,后者则是用反问式的推演去证明一件事物的合理性,比如说苏格拉底的“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不知道”。两种思想看似不同,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解决一些现实中存在的矛盾。
某个角度来看,我们都是生活在矛盾之中,即使解决问题的目的是一致的,由于出发的路径不同,产生的结果亦会有很大的差异。进一步的来看,我们看到的事物都是抽象的,想要把那些抽象的事物转化为一种共识,却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俗话说,千人千面,正是有了这样的特点,才需要用多种角度去认识和发现事物的更多规律,从而在相应的条件下形成一种公理性的事物。
当然,今天的认识只是今天的认识,随着个人认知的深入,一些公理性的事物可能会被另一些新的事物替代,即便如此,那些寻找事物的方法却不会过时。反过来看,一些知识可能会因为有新的条件加入而过时,一些基础性的思想是不会过时的。像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育方式,到了今天仍然是具有很大的价值。
某种意义上来看,人们的思想影响着语言,语言又影响着具体的行为,如果一个人的思想陷入到封闭的状态,很有可能其语言和行为也会处于封闭的状态。一定程度的封闭,可能会带来一些好处,那些好处可能会带来一时的繁华,但是,任何事物都会有盛极而衰的情况,尤其是思想这样的事物,如果没有一些新鲜的思想注入,思想的固化必然会影响到行为的滞后。
历史经验已经告诉我们,没有思想等于没有灵魂,封闭的思想也将是没有生命力的。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不能让思想的河流停滞,只有不断地在学习中发现新的事物去升级旧的思想,才有可能在改变思想的同时,改变具体行为,进而创造出来新的事物。当思想的魔盒被彻底打开之后,从里面挖掘出来的不仅是一些人生哲学,更多的是转动智慧的车轮,推动着打开这个魔盒的人朝着更广阔的天地中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