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他每天要往返一趟,20里的山路;从家里到学校,从学校到家,行程足足两个小时;中饭,就一碗素粉打发。这是他发表在《广西日报》“大学生谈人生征文”《圆梦》一文里的叙述。
一天、两天可以,而这样的求学之路,他坚持跋涉了三年。不管狂风暴雨,不管严寒酷暑,一个山里娃,就这么坚韧不拔、风雨兼程地从13岁走到16岁——三个春秋!他只是个孩子!什么信念和理想抑或梦想,支撑着他这么不屈的走下去呢?多年后,他在微信里给了我这样的回答:“……坦白地说,我为什么学习比别人好那么一点点,就是读书时候比别人清醒那么一点点,心中,总有一个大学梦!”
他是谁?他就是我的初中同学——邓彭生!现任广西河池市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一名“多面手”的优秀检察官!
1984年到1987年,他在四堡附中就读的三年时间里 ,从初一到初三,连续三年被当选为班长、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他不但热爱班集体,而且热心帮助同学,不管同学们在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一找到他,都能迎刃而解。他学习极其刻苦,哪怕是在上学或放学回家途中,还一边走一边背诵课文 ,背到哪“卡壳了”,就停下短暂翻下书;然后又低一脚高一脚的急着赶路 ,为此,他的脚母指常常是好了旧疤又添新痕。许是,苦心人天不负,他的努力和执着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不仅初一到初三,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在中考时还以全乡中考分数第一的成绩考取宜山师范!
从一个山里娃,摇身一下成为一个捧着“铁饭碗”的国家干部,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之事。可他没有!他欲哭无泪!师范不是他的理想、他的梦 ,他那深藏心里的梦 ,是考高中、考大学!
“……中考我考得很好,但当我收到教育局发来的’师范面试通知书’时,我傻了眼。我填报的志愿没有师范学校呀,怎么了?班主任找到我家来,表示祝贺,并叫我感谢我爹,是我爹到学校改了我的第一志愿——填上宜山师范学校!当时我真不理解,当过民办教师的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可怎能埋怨自己的父亲呢?生活上他是无微不至关心自己的父亲;学习上他又是自己最值得尊敬的老师和榜样!父亲就是自己心中那盏明灯,有了他的指引,自己才不至于迷失方向!他阴差阳错的进入了宜山师范,错失了考取大学的机会。梦的破碎,对于还是孩子的他是何等残酷!晚上,他躲在被窝里,偷偷的哭了……心好像被刀划过的难受。他心里的另一个他,总在他耳边说:“邓彭生呀邓彭生,你不是说要考高中、上大学吗?怎么到师范里来!?”
或许是对新知识的渴求 ,抑或是被师范校园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浓烈的学习氛围深深吸引,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斗争后,一向品学兼优的他,很快融入同学们之中。三年的师范生活和学习熏陶 ,彻底将他改变了。他从消极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变成了一个无比阳光的男孩;他一改以往沉默的性格,变得爱唱、爱跳、爱写、爱画,更变得豁达、乐观了。
1990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宜山师范毕业,19岁的他回到使自己成长的四堡附中任教。如他说的,“19岁参加工作太早;19岁当教师太嫩。”但他三年的师范学习生涯,使他学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运转开来。每个节日 ,都在学校里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使学校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如沐春风,学习风气也焕然一新。他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和赞许,获得了同事们的钦佩和羡慕。他也深切感受到了教书育人的崇高、伟大,神圣与无尚光荣。
每个人都可以有梦想,而每个人的梦想却不尽相同,或许只有少数幸运的人,才能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找到交点。而他——邓彭生,就是“幸运之神”眷顾的天之骄子!
1993年9月,他考取了河池师专金城江分校(河池地区教育学院)中文系脱产进修学习,终于圆了他朝思暮想的大学梦,也终于解开深藏心里的那个“结”。但学无止境,梦由心生,他还珍藏有一个梦——文学梦!他多才多艺、爱好广泛,尤其酷爱文学和书法,早在就读宜山师范时便崭露头角。他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常常得以刊载在学校开办的文学社群期刊和县、市报刊,并成为同学们津津乐道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三年的师范学习,他成为校园里无人不晓、无人不识的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两年的中文系脱产学习,他除了要吸纳、消化学习课程的所有内容,而且课余时间还如饥似渴的博览群书,文学创作亦做到“海纳百川”,对作品思想性、哲理性的挖掘、文学的表现手法以及文学理论的解剖与阐释,日见丰满与成熟;书法上亦取各家之所长,笔法老练,刚柔相济、挥洒自如,臻于化境。学习之余,闲暇之时,他也偶尔一个人到校园外的龙江河畔小憩。看着逶迤而去的龙江河水,止不住心潮彭拜、百感交集;他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猛吸几口气,倏然张开双臂,发出“啊…啊……啊……”的呼叫……那浑厚洪亮、富有朝气和穿透力的呼声,在龙江河的上空,荡得很远,很远……
邓彭生——邓鹏生 ,人如其名,他是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鹏,他不止要在桂西北这块厚重的胞衣之地留下响亮的足音,更要在广阔的天空留下翱翔的身影!
1995年7月,中文系毕业,他被分配到罗城县宝坛中学任教;1998年8月,因其在教学上的独特创新和突出表现,又被县教育局调到四把镇中学任教;四把镇中学任教一年后,离开了教学岗位,到下里乡党政办任秘书。四年时间里,他先后在两所学校任教,工作环境在不断改变,可他的“文学梦”从来没有改变。写作,投稿,发表,成为他生活、工作的主旋律。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期间的1996年,他经人介绍认识了对文学同样痴迷、同于宜山师范毕业的师妹——韦利香 ,两人一见如故,闪电般坠入爱河 ,同年喜结连理,成为教师队伍里一度热传的爱情佳话。婚后他向我透露,其实他的妻子,对他仰慕已久 ,唯遗憾只闻其名不见其人而已。并且还几分诡秘的微笑道:“她还是我最忠实的读者和粉丝呢!”我不禁对他报以莞尔一笑,更为自己当年未能参与他们的婚礼深表歉意和遗憾。
在下里党政办任秘书的一年里,可谓是他写作的高峰期。夜以继日的下乡采访,写作、宣传,成为他工作的重中之重。他的名字,一同他的文学作品、新闻作品,在县、市、地区的期刊和报纸上频频亮相,一时名声大噪,成为名声在外颇具影响力的罗城“笔杆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凭着过硬的写作功底,以及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2001年1月,他从下里乡党政办调至罗城县人民检察院任办公室秘书 。期间不忘充电,2000年12月—2002年12月参加中央党校法律本科函授学习;2004年1月—2007年1月,参加哈儿滨商业学院法学本科函授学习;2009年通过了号称“天下第一难考”的国家司法考试。直至20012年4月,他先后担任罗城县检察院办公室负责人、副主任;政工科科长;党组成员、政工科科长、助理检察员、检察员(期间:2012.1—2012.4,借调河池市人民检察院工作)。2012年11月迄今,一直担任河池市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书记员。
鉴于其在驻村扶贫攻坚的出色表现,2015、2016、2017年度获嘉奖3次,个人三等功3次;被南丹县委评为“美丽乡村”工作队员一次;被自治区组织部评为“美丽乡村”工作队员1次;荣获市委宣传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理论征文活动”二等奖。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也许是古代读书人的价值观,但“知识改变命运”却是不争的事实。国家之所以小学、初、高中义务教育,就是为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邓彭生之所以取得这么骄人的成绩 ,完全是取决于他平时的努力,和对文化知识的不断渴求,不断充电获得的 。不管学生时代,还是参加工作之后,他坚持笔耕不辍,凭着手中的“笔杆子”,相继在县、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散文、诗歌、论文及新闻作品百余篇(首)。作品曾荣获全国检察机关第三届精神文明“金鼎奖”。
阳光总在风雨后!一个山里娃,从大山深处走来,走过饥饿,走过坎坷,一步一个脚印;一个山里娃,从学生做起,从基层人民教师做起 ,从党政办秘书做起;直至戴上镶嵌着国徽的人民检察官的帽子……他不是神,他是中国共产党最忠诚的检察官,他是人民的儿子!
他——邓彭生,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求知的路上;他——邓彭生,一直在做梦,一直在为“圆梦”而努力。
好男儿,志存高远,笔者衷心祝愿“山里娃”的路愈走愈远,好梦常圆!
2019年3月1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