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的世界

作者: 北池鱼 | 来源:发表于2017-06-12 20:55 被阅读254次

儒家的世界是大有可为的世界。

在儒家看来,天地是有情有义的,是善的。儒家的重要经典《易传》言:“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大的功能就是生养万物,世界上还有什么比生养万物更大的善?

《易经·乾卦·象传》言:“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易经·坤卦·象传》言: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天。”万物资始者,生育万物也,万物资生者,长养万物也,天和地,一个生,一个养,天地之大德大善可见。

天地不仅大德大善,而且天地有个核心的品质,诚也。《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真诚信实,就是天的道路。天不仅真诚,而且刚健有为。《易经乾卦·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地也是宽厚博大,《易经·坤卦·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地有情有义,大德大善,人也是如此。在儒家看来,人天生具有仁义礼智四端,《孟子·告子上》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儒家的心目中,天地是有情有义,大德大善,而人亦有向善之心,礼义之端,如此的一个世界,如此的一个人类,岂不大有可为?所以,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要首推儒家。

儒家的世界与人性如此美好,为什么这个世界还是这么乱呢?《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天之诚,本来如此,自然如此,而人之诚,要思,为什么要思?孟子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去矣”。人有耳、目、鼻、舌、身、意之欲,容易被外物蒙蔽,一旦被外物蒙蔽,人的身体就随着外物走了。所以,孟子说,“学问知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矣。”你的心受外物蒙蔽,跑到外面去了,所以要找回来。做学问,受教育不过是找回那颗被外物蒙蔽的心。

儒家重视教育,道理就在此。儒家教育的重点不是教你知识和技巧,最重要的是教你做人的道理。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孔子看来,首先要学习孝悌仁义诚信的道理,其次才是学文,也就是文化知识、谋生技艺。对古人来说,道德比知识、技艺更重要,但今天不一样,大家都忙着学知识技巧,品德的培养反而不重要了。

谈到道家的世界,老子和庄子各有特点。

老子的世界是一个流转的世界,是一个祸福相因的世界。《淮南子·人间训》讲了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塞上老者,是有大智慧的人,他能从福中看到祸,祸中看到福,祸福相因,正是道家看待世界的独特角度。老子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以,老子告诉你,要“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道德经》十八章);要“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持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经》第九章);要“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道德经》第四章)。

老子为什么有这样的世界观?这来源于他对世界本体-道的独特见解。在老子看来,世界的本源是道,道是什么?它代表着一种趋势,一种规律,这种趋势和规律谁也不能逃避。其中一个规律就是物极必反的规律,盈则亏,盛则衰,所以一定要谦下,低调,不能太圆满,不能什么好处都占全了,所以: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七章)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是以能蔽而新成。”(《道德经》十五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也,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六十六章)

道作为世界万物的来源和归宿,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平等的对待万物。“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万物不仅平等,而且都有“德”,这个“德”,不是仁义道德的“德”,而是禀赋之意,万物自有他天生的禀赋,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完全可以发展他的禀赋,以实现个体的价值,老子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道德经》三十二章)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五十七章)

圣人最好的策略,就是:

“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道德经》四十七章)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道德经五十一章》

最好的统治,就是不干涉主义。“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辱之。信不足,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道德经》十七章。

越成功的人,越居高位的人,越发达的人,越要学老子。

相关文章

  • 儒道的世界

    儒家的世界是大有可为的世界。 在儒家看来,天地是有情有义的,是善的。儒家的重要经典《易传》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 儒道

    本来我以为,儒家负责群体文化,道家主管个人主义,点面结合,两相均衡。 后来则是,儒家片面成伦理道德,成为越来越紧的...

  • 千里迢迢

    儒道釋

  • 檐下窗棂斜映枝桠,与你席地对座饮茶

    儒道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历史上,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要是由儒道佛三教可支配、所决定的,今天...

  • 几简之悟

    儒道释之间的关系

  • 儒道的智慧

    儒家与道家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儒家的体系主要是以理智为基础,也就是,在,要求培训,教化所有人,对于权力资源...

  • 无标题文章

    中国最大的教是儒道

  • 《儒道至圣》

    2018年4月26日13:55:59 最近在看《儒道至圣》工作原因,看的有些慢了。许久才看到一千章。 中间有一个地...

  • 《佛儒道》

    佛说:勿念红尘,遁入空门。儒言:且要天下,杀身成仁。道云:人间若水,无为上善。

  • 儒道安邦

    自私狭隘世猖狂,人间正道是沧桑。 儒道圣贤有大爱,终生奔波济苍生。 只叹乱世无大智,抱憾离世亦无悔。 前仆后继有志...

网友评论

  • 执意1:做人先有品德,品德佳则身立。立身便可做为,做为便有所依。处世顺道而行,莫为不可为之事。
    北池鱼:@晚情2 儒道互补,工作生活两不误。
  • 本无绝对:真的不该学数学,学了数学就看不懂儒释道了,因为儒释道只有说教,而没有逻辑推导
    本无绝对: @赵大山 我知道“异教徒”一词是一神教发明的,我仅仅是借用,否则也就不用加引号了。儒释道,任何一项的说教都是没有理性推导的,仅仅要求被说教者记住和顺从而已。
    北池鱼: @我选择我自由我存在 只有一神教才有“异教徒”,中国文化没有这个概念。至于不能问,那是做为官方意识形状的儒家,做为学术的儒家,随时可以讨论。至于说教,道德规矩当然需要说和教。
    本无绝对: @我选择我自由我存在 儒释道的学说,仅有说教,每个说教彼此之间都没有联系,这还是次要的,关键的不能问为什么,只能相信,让后用相信的这些说教去用感知信息自己说服自己,否则就会被判定为“异教徒”
  • 可道非道:儒家是对干部说,道家是对帝王说。
  • 斯特的简书:儒以律己 道以抒怀 释以宽人
    北池鱼:@斯特殿下 :+1: :+1: :watermelon:
  • 一道:期待看下:+1::clap:
    北池鱼: @一道 😊 谢谢
  • e7a91dd435a7:易经为本,儒佛道是枝。纵观国学经典的创始鼻祖和我辈现代人,人类的智慧是递减的!
    北池鱼: @昊君 同感。现代人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中不在人。
  • 白痴老猫:儒家讲秩序,道家说阴阳
    北池鱼: @白痴老猫 👍道家以阴阳谈治理,读懂了道家会非常有趣。
  • 0d22b43e50cf:最好的统治,就是不干涉主义。
    北池鱼: @零点_a907 不干涉,就是让百姓自己负责,自由发挥。

本文标题:儒道的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kr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