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好朋友,我们谁也没见过谁,但我知道他,他不知道我,我知道他是因为他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在同一所高中上学,我们都是学生家长。
我的孩子在学校成绩不好,垫底的;他的孩子在学校是尖子生,按我闺女的话说,他的孩子是个十全十美的人,神一样的在学校存在。孩子们的学校是个区级重点高中,实行的是和大学一样的走班制,孩子们没有固定教室,没有固定的班,只是知道老师在哪个教室,该上课了就抱着书去找老师,去上课,学校的上课形式是老师不动。
我孩子和她孩子的交流是来自一杯奶茶,她想喝,她也想喝,就临时组团拼了一个外卖单,为了更好的省点运费,一起在学校门口的传达室等。
我们都在一个家长群里,500人的大群,群里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家长非常活跃,他就属于那个经常发言的那个,对孩子教育,家庭生活和有见解的那种。
我极少在群里冒泡,闺女说,在家长群里要我少说话,好的,我除了谁需要帮助,提供方便外,基本是个潜水的,所以,我知道他,他不知道我。
孩子毕业了,他的闺女学医,上了京城985最好的高校;我闺女擦边够得上211,孩子为了自己的理想选了一个普通大学但在全国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学建筑。
学生家长群还在,家长群里的聊天依然热闹,不过,话题从学校组织活动,高考成绩,录取通知书分享,发展到了,陪读后的换房,退房,旅游休闲,到现在的孩子上学压力大,分享治失眠,掉头发的养生保健话题。这是一个万能的群。在这个群里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求医问药,小孩上学指导,婚配红娘组团,鲜花购物等等。
我在疫情过后,2020年10月报了一个个人成长的训练营 ,学习了14天,得了一个优秀学员称号,毕业老师要求交作业用简书,这样就接触到了简书app 。
使用过程中发现这是一个人写日记的好地方,接着发现这里可以分享,你写的文章有私密文章和公开文章两部分,你公布的文章会有朋友看,有时还会有点赞和打赏,挺好的。
有一天写了一篇《林蛙引起的乡愁》自觉得小文写得不错,就兴致勃勃的发在了家长群里分享一下,本以为能激起层小浪花,结果几天过去在家长群里,只有他这一个家长在群里留言了,让我很感动,同时也有一丝尴尬,不过也没啥,名不见经传的谁会注意呢,又不会掉块肉,自己想发就发了,人家看不看的,我也管不着了。


出于礼貌,想客气一下,我私信申请加他,通过了 ,虽说是首次加入自己的个人通讯录,但感觉对他并不陌生,他那段时间在家长群里的潇潇洒洒,我已看得明明白白。

后来,我写的文章自己觉得好的就微信分享给他,他有时会很快回复,有时会很长时间回复,但他给我的每次的读后交流都让我觉得特别舒服。



他看我每次都是用简书发他的文章,他说他也下载个简书试试,结果他说没成功。我就说,那你就别弄简书了,我每次写了好的文章就发给你,你在微信里看,给我读后反馈一样的。

就这样,我们从11.2开始,从我完成简书日更10天,20天,到现在为止的简书日更50天,我差不多发布了80篇文章,自己觉得不错的文章我大都通过微信分享给他了。他都会回复,同时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我开始觉得会不会打扰人家,毕竟我们只是孩子的同学家长,微信通讯录里朋友,就试着问问,他回复我,他喜欢我的文章风格,愿意接着读,这样,一拍即合,我有愿意分享,每次分享完都再期盼他的读后交流。这样,我们彼此平静形成了这样一个习惯。

最近,我忽然在简书点赞里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图像,粉丝也有这个图像,我有一种预感,这和微信是一个人。我为了确认,又和微信朋友的图像核对了一下,就是一个人。他在我的简书日更下,成功的下载了简书APP,学会了点赞,学会了写留言。





过去人常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我想说,我有我的简书平台,有简友,有微信,有朋友通讯录里的好友,我用心用情用功,写好我的文章,就是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