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从湖州回来,特意去了趟当地比较有名气的专卖店,给我买了三支狼毫。
虽然说老同学对书法的兴趣不大,可对我喜欢写写画画这事儿倒是真的很上心。
前些年,去安徽办事儿,他还“顺路”特意改变了一下下行程,拐到泾县,给我买了两刀六尺整张的红星宣纸。
今天早上,天儿刚蒙蒙亮,就一个电话“锤”过来,告诉我,特意给我买回来的那几支狼毫。
虽然说不是那个专买店里价格最贵的,可那个专卖店的老板告诉他,这几支毛笔质量可是“咣咣”地。
经多见广的毛笔专卖店的老板,一定是听出来了我那个老同学的东北口音。所以,便使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小花招儿,用东北人那种略带浓浓腔调的东北话,忽悠起来了我的这位老同学。
老同学虽说不懂狼毫的事儿,可凭他走过南,闯过北的经历,单从价格上去判断推理,也能捋出来个“所以然“来。
在老同学的脑子里,“一分钱一分货”的认知根深蒂固。
我太了解他了。
不过,重新拿起毛笔,在宣纸上涂涂抹抹这个事儿,还是暂时往后放放。
我还远远没到“三尺书桌练练字,江边广场跳跳舞“那个份儿上。
每天,在几个自媒体平台上写写文,做做小视频,这才是我当下的“主业”。
虽然说赚不到什么大钱,可毕竟不用自己买笔买纸,去干那些只搭钱,没效益的事儿。
除了赚点零花钱之外,还可以借助一隅,随心所欲写写画画涂涂抹抹,以字寄情的凡人。
即使如此,俺干这事儿,也与那些脑子里装满了诗和远方的人,有着本质的不同。
更比不了那些“今儿出书,明儿出书,后个儿还出书”的人。
能够心无旁骛沉下心来,叨叨咕咕地自言自语,在这个地方,一叨咕就是几年,最看好的,就是这里,有任何地方都比不了的“日记本”之功能。
况且,在这个日记本里写写画画,只要不出大格,不触碰红线,就没什么人敢招惹你。
凡人有凡人的自在,爱写啥写啥,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任由思绪自由飘荡,完全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
只要对着这个世界,吐露出你当下最想表达的意思,就算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辜负。
仅此而已。
除了在这里涂涂抹抹之外,微信朋友圈,也是必须要走一走,看一看的必去之地。
千万别跟我说如今的你,有多么高冷。早就对那个可有可无的“朋友圈”失去了兴趣。
无论如何,如果没有足够大量的地气儿烘托,还真成就不了什么神呀仙呀的。
摸着良心说,朋友圈里转发的绝大部分非原创,无论是长文还是短文,我通常不会点开。
即便是随手点个红心,或者,不得不加上一段极其不走心的评论,也都是一些迫不得已的敷衍。
没办法,最起码的礼貌还是要有的。
都不容易,如果转发长文短句的人,不是出于自己那份儿好心,想帮助一下朋友圈里的朋友们,也不可能在这里瞎耽误工夫。
之所以选择不点开那些东西,只是因为这件事情与吃饭差不多,想吃什么、爱吃什么,我更喜欢自己来,特别不喜欢旁人以他们的口味喜好和饮食习惯,为你夹这夹哪的。
但是,所有的一切,都不会一概而论。
对于那些已经被许多事实印证过的,的确是一个有趣儿的人,他们走脑走心转发的或只言、或片语,我倒觉得,哪怕漏看了一个字,对于自己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他们总能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向我精准推送当下脑补之必须,满足了我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之急需。
每到这个时候,一个特殊表情发过去,会比那些不走心的点赞和评论高级了许多。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换位思考之后,我很少把非原创的东西,往朋友圈里鼓捣(搬运)。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独立的思维,去进行与众不同的思考。
这一点毋庸置疑。
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读完大学,这十多年里的每一天,无不都在接受一种特殊的教育,叫灌输。
从厌倦到厌烦再到厌恶,相信大家都在感同身受。
你认为自己喝不够的那些鸡汤,对于别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翻炒过千万篇的“臭大类”,实在不应该再折腾出来恶心人了。
至于每一个人需要啥,不需要啥,都会做出各自的选择。
如果你自认为对自己有用,有启发、受教育,可以选择按下收藏键,至于什么时候翻出来,接受一次再教育,那是你自己的事。
如果认为对自己家人有用,可以在相对独立小空间,和相对私密一点的范围内传递。大可不必,占用朋友圈的所有朋友们的宝贵时间。
如果你非常需要想在朋友圈刷刷存在感,那也好办,拍下花花草草中的点点身影,配上人味儿足、地气儿浓的或几句、或一段自言自语,就十分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