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三件事,第1844天#
解决防范潜在型问题有两种途径,分别是:
由下而上法:从个别的状况和现象,思考可能发生的不良状态。
由上而下法:先假设最后发生某种不良状态,再思考可能引发这个状态的个别诱因。
无论通过哪一种途径,课题是要确定引发重大不良状态的因素,也就是引发不良状态的诱因。在确定了潜在的原因之后,下一个课题是要思考预防策略和发生时的应对策略。
这是日本人高杉尚孝的《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一书中的片段。说的是解决防范潜在型问题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由下而上法,另一种由上而下法。由下而上法是从个别状况和现象出发,思考可能发生的结果;有上而下法是先假设最后可能的不良结果,再思考可能的原因。
一个是从当前的现象出发,思考可能的不良结果;另一个是假设出不良结果,然后思考可能的原因。都是为了避免不良结果的出现。
当我们看到一个小孩子不停的吃肉,明显感觉要吃多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告诉他,少吃点,下顿再吃。其实这就是明显的防范潜在型问题的解决思路。根据孩子吃肉的显现,推测出孩子可能会吃多。我们的预防措施就是告诉孩子,你应该少吃一点,下一顿还有肉继续可以吃。
在工作场合,我们可能遇到最多的就是由上而下法。一个项目交代个同事后,我一般还要问一句,你觉得这个项目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你考虑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其实就是为了让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按时交付。如果项目经理不考虑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话,很有可能无法顺利解决这些问题,导致项目延期。
对于防范潜在型问题,都是尚未发生不良结果,为了预防不良结果的发生而提前考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