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飘香瓜田
学习哲学名句:“人是万物的尺度”

学习哲学名句:“人是万物的尺度”

作者: 不断长牙齿的大猫 | 来源:发表于2023-06-11 21:50 被阅读0次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说的最著名名言,也是当时:著名哲学命题。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藏着深刻的含义。

    普罗泰戈拉,古希腊阿布德拉人,德谟克利特的同乡。是古希腊文化中智者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从这句话中,所代表的思想来看,它是在强调:人的主体性。

    这,也和我们感觉相符合——那就是:面对同样事物时,人与人的感觉差别很大。

    这里的“尺度”,从客观意思上了解,可以认为是:规律;从主观意思来理解,可以认为是:真理。

    把这句话翻译成白话,“人是万物的尺度”,就是说:世界的存在、真理、规律,皆以人的感觉为标准。

    最早见于柏拉图的对话《泰阿泰德篇》。原话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意思是:事物的存在意义在于人怎么看。事物怎样,完全取决于人的感觉;因为人的感觉,因时而变产生不同的感觉,因而事物并无真假是非之分。

    从“人是万物的尺度”,引申出去,那就是:每个个体的感觉不同,认识就没有真假、对错。

    因为:你认为是真,我可能认为是假。

    所以,普罗泰戈拉,不愿意判断事物的真假,他更愿意以:哪一件事物对我更有用,来评价事物的价值。

    这很符合我们日常的生活经验。

    比如:有些食物,我们正常人吃了之后是甜的,可是当一个人上火了,吃到嘴里的食物可能还是那些食物,他觉得是苦的。

    这里,关于苦还是甜的判断,没有真假、对错、智愚之分,只有好坏之分,因为:健康人的意见更为准确一些。

    说到底,普罗泰戈拉把认识的判断完全归结为对人是否有利的价值判断了。

    按照这个命题,世界上,也不存在永恒不变的、绝对的衡量事物的尺度。一切,都以:人、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人的需要的变化为转移。

    因此,衡量事物的尺度是相对的、变化的。由此看,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弘扬了相对主义的精神。

    同时,普罗泰戈拉的这个命题,还暗含着:对古希腊神学的反叛——既然“人是万物的尺度”,那么,神意,当然要靠边站了。

    他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比如问题晦涩,人生短促”。

    他这种怀疑,在当时神学色彩浓厚的古希腊文化中,还是比较大胆的。因此,普罗泰戈拉,曾被控告为:“不敬神”,他被迫逃出雅典。

    这种观点,曾受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批评。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4卷第5章中批评他说:照普罗泰戈拉的说法,如果没有动物即感觉的主体,也就没有存在的世界了。

    后来,皮浪把普罗泰戈拉的观点,推向极端的怀疑论。

    19世纪前,大多数思想家,将普罗泰戈拉的这个命题,看作是诡辩论。

    直到G.W.F.黑格尔,才从认识史发展的角度,肯定这个命题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

    这个命题,集中代表了: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错误观点。其中,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因素。但是,它触及到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这也表明了“”人类认识的进步。

    (读书笔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哲学名句:“人是万物的尺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df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