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离开校园正式迈入职场那一刻开始,关于未来规划、薪酬收入以及社会地位等话题便不断地困扰着我们。
而我们的焦虑大多也都是由此而来。
直到不久前的一篇网络爆文出现,从吹嘘摩拜创始人到背后真相被扒出,这才让大家看清一些无良媒体为了吸金可以无底线贩卖焦虑到何种程度。
也从而让大家开始重视起了社会喜欢贩卖焦虑这一现象。
只是重视并不代表能够解决。
摩拜创始人那件乌龙事件的确只是在添油加醋,歪曲事实地制造人为的焦虑和消极,但除去这件极端事件外,我们不难发现,职场焦虑始终贯穿着我们的生活。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如果说要怪我们自身的话,可是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这完全是一种上进的积极心态呀,难道积极也有错吗?
但其实深入思考一番后,我们就不难发现,心态积极绝对没有错,但凡事物极必反,这一道理对于我们遇到的任何一件事情都适用。
没错,我们的积极心态没错,但我们对积极的认知出现了一定的误解。
由于社会一直认同着“别人家的小孩”,那种优秀根本没有一个上限的标准,所以我们只要不留下空白思忖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有多少,就永远无法甩掉焦虑。
就好比一个专科毕业的同学,看着一个985/211毕业的同学年薪几十万,几年就买了车买了房,而自己却只能月入几千,连租房都要考虑一下地段和租金,这样的对比落差之下,能不焦虑吗?不焦虑那怕是失去了情绪知觉。
可是我们却偏偏都明白,焦虑不仅无用,而且还对身心有害,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往往只需要问问自己的想要和需要,就能克服掉一大半的焦虑。
因为那个年薪几十万的同学,当初在考大学时付出的努力,专科生只需要与自己一对比就能明白差距,所以若是他也想要达到别人的成就,毫无疑问必须得依靠后期的提升,那就是要么提升学历,要么提升工作能力,这样才有可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与别人差不多的成就。
其次,看到别人买车买房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曾经对未来的计划是什么,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过要成为一个人上人,大多数人其实在历经了生活的洗礼后,都懂得了平凡的可贵。
所以一个平凡人,哪里会需要去追求远超自己当前能力所承受范围的物质呢?
所以,不管是职场焦虑,还是其他方面的焦虑,出现都不可能无缘无故,而一旦出现,最应该做的绝对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先从最简单的方面着手,去问自己两个基本的核心问题,想要和所需,然后再通过权衡来做出规划或取舍,很多时候,焦虑其实就会被消解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