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励志语录想法旅行·在路上
紫禁城随想——研学日记之四

紫禁城随想——研学日记之四

作者: 清澈zyx | 来源:发表于2019-07-08 16:52 被阅读360次

        走完故宫博物院,这座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皇家宫殿,我心中感慨万千。 我更愿意称它为紫禁城,因为它的金碧辉煌 、富丽堂皇、高贵大气只有"紫"字和“禁”字才能匹配 ;它的规模之宏大,也非“宫”字能形容 ;它是名副其实的“城中之城”。它孔雀绿、宝石蓝的五彩琉璃;它全楠木的木质结构;它具有传奇色彩的丹陛石;它造型优美的吉祥瑞兽;它造价高昂的方砖、贡砖。它宏伟壮丽,明朗开阔的布局 ;它钟鼓齐鸣,万寿无疆的皇家气派;它寓意深远的9999间房。凡此种种,历来被人津津乐道。我永远不可能比专业的介绍更专业。我只能从一个普通人浅薄的某一个小小角度,肤浅地审视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对我今天的启迪。

紫禁城随想——研学日记之四

        北京城地处平原。紫禁城的建筑地势比其他地方又要高些 ,从午门开始到前朝三殿,因了设计者的有意为之,台阶逐渐增多 ,地势逐渐升高,于三大殿外,可俯视整座宫殿,可俯视当年的整座北京城。今天的三大殿,并不对游人进行内部开放 。但你可以想象,每一个早朝的清晨,皇帝在太和殿正襟危坐,无数个国泰民安或捷报飞传的夜晚,皇帝在中和殿夜宴群臣,下面黑压压的帝国精英,一个个俯首帖耳、毕恭毕敬。这一感觉在跨过乾清门,俯视后三宫和军机处,再回望前三殿时更为强烈。做皇帝的感觉实在太好。天下最美的女人 ,全是我的 ;天下最优秀的男人,也是我的 ,普天之下每一寸土地,还是我的。

紫禁城随想——研学日记之四

        为了这种感觉,为了成为这片辉煌威严的建筑的主人,为了这种集权的鼎盛权威,多少皇族子弟拼得你死我活,当然也有鱼死网破的,还有无数受出身限制的有志青年,也参与到集权政治的血腥争斗之中。杀父弑兄有什么关系?多死几个老百姓又有什么关系?总得有人为血腥的专治斗争埋单。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最是适合。

紫禁城随想——研学日记之四

        人人都想做皇帝。可趟过血流成河坐上了宝座的人,并没有几个如鱼得水。做一个政治家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至少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这几方面都要堪称专家,还得有体育健将的身体保证,才能真正把帝国玩转。这种要求几乎需要全能天才,不是光勤勉努力就能办到的。何况那种勤勉本身很多普通人也无法坚持。以早朝为例,天天三点起床去接受一场各个领域各类精英的疯狂头脑风暴,风暴最后还得由你一个人做出正确的决断,这实在是一件苦差事。不想把国家治理好的皇帝也许没有。只是很多时候,也许皇帝也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艺术家发明家文学家未必一心想误国,只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实在无法让庞大的帝国机构正常运转下去。从这个角度看 ,宋代徽宗、明天启皇帝、南唐李煜等实在是太委屈。即使从小被张居正引领成长的万历皇帝, 也在励精图治十三个年头后深感厌倦,干脆耍赖不再上朝。

紫禁城随想——研学日记之四

        要想有唯我独尊的地位,就得有非我莫属的强大。至少,要能承受那冷墙高瓦的孤独。紫禁城没有花草 ,从午门开始,看着那光秃秃的方砖地面,我心里总是瘆得慌:为什么不种上几株花草,哪怕栽上几棵树也行啊!可是树会破坏皇宫的威严,皇帝安全也会有隐忧。今天我们已无法复原盛唐长安皇城的具体风貌,但从古诗文献中可以大致了解到当时的和谐盛况。一副《清明上河图》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宋政治的繁荣清明,那是一个鼎盛大国繁华自信时的恬淡从容。当一种制度走上下坡路,我们也会在金碧辉煌中看到无法掩饰的恐慌和捉襟见肘的荒凉。

紫禁城随想——研学日记之四

        深处高位而无法自律自强的皇帝无疑是忙碌而压抑的。而身处后宫的那些美丽的女子,更是寂寞凄惨的。从她们入选深宫的那一刻起,命运是否美好,爱情是否灿烂,此生是否富贵都是不确定的。唯一真实的确定就是她们一定嫁给了高墙和那些冰冷的石板琉璃。

        御花园里倒有些花草树木,却无一不伶仃地写满凄清。那棵相传为乾隆手栽的连理柏让我为之动容,也为之凄然。那只不过是皇帝为诸妃嫔画的一个饼罢了。后宫佳丽三千,大家都围着一个皇帝斗得你死我活。你和谁去连理呢?最恨看到网络测试和穿越 :你前生是什么级别的夫人?前生是什么夫人都没有用,我只想活在今生。紫禁城,你如此壮丽,却又如此封闭冰凉。农耕文明建立的王朝的局限性显而易见。

紫禁城随想——研学日记之四

        清人入关,占领了魂牵梦绕的紫禁城,却傻了眼:惯于在白山黑水间奔驰游牧的满族人虽是震撼于紫禁城的威严,却无法理解也适应不了这样的森严和炎热。于是,在保留这座皇城办公的威严以外,康熙二十年开始筹建热河行宫,并划定木兰围场,规定每年秋天皇族子弟必须参加木兰秋弥(围猎)。康熙最初的想法也是对的:久居深宫,身心必然萎顿 。何况木兰秋猎还起着训练军队,固边守防的作用。 八旗子弟 ,应该在自然中保留元气。可是清朝后期的帝王们,已不再青睐“风吹草低见牛羊”“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自然阳刚之美。他们的自然审美,从乾隆六巡江南开始,转为对江南小桥流水假山园林的崇拜。现在他们花费巨大的物力财力和人力扩建修缮的是圆明园和颐和园。思想的活力,只有在一种开放与学习的状态中方能永存,留连山水只是其中一种。何况即使留连山水 ,对山水的欣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柔媚的山水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但也会化解人的斗志。紫禁城固是森冷,但总还可以提醒一下皇帝职责所在。久居美丽舒适的颐和园和圆明园的清末皇帝,已经不愿意再回紫禁城了,也不愿意再围猎木兰场了。嘉庆二十二年,清王朝延续了一百三十多年的带有军事演习,安定边关 ,凝聚人心的木兰秋弥退出历史舞台。乾隆之后,清朝皇帝的日常事务和生活重心,已由紫禁城转至两园,我们此行的下一站:颐和园和圆明园。

        期待,下一站。

紫禁城随想——研学日记之四

       

       

相关文章

  • 紫禁城随想——研学日记之四

    走完故宫博物院,这座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皇家宫殿,我心中感慨万千。 我更愿意称它为紫禁城,因为它的金碧辉煌 ...

  • 敦煌研学之四

    又见敦煌,但敦煌带给我们的却又是新的开始。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悠悠的传入我的耳内,传到我的心里。 今日来到又见敦煌的...

  • 故宫之旅

    在上次的研学中,我们前往了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于明成祖永乐四...

  • “研学课程”中的德育功能开发案例

    “研学课程”中的德育功能开发案例 ——记“三性四环节”模式下的冀鲁边区研学课程 “三性四环节”研学课程模型是在研学...

  • 研学日记

    研学日记 ​ 在来到平江七中之前,我们小组的成员经过积极的讨论和精心的挑选下...

  • "研学"日记

    眨眼之间研学军训结束了,从开始的满怀期待到最后一天的依依不舍,短短的五天发生的所有事情仍旧历历在目。 ...

  • 研学总结

    研学发言稿 承载梦想和希望 在青翠欲滴的季节起航 ————腾冲市教师生态研学总结 腾冲市研学四班 ...

  • 灵感日记

    2020-7-18 晴 星期六 日记研学第四天 今开启灵感日记的记录,今天听李明强老师分享这个点,感觉实在太棒了。...

  • 国之殇——研学日记之六

    原以为,已到中年的我看到颐和园和圆明园不会再愤怒。但是,我错了。游走于两园的那一天,我整个人一直处于一种...

  • 大学之“大”——研学日记之五

    大学之大,未到清华园之前我无法想象。亲眼目睹之后,又只剩感叹。曾经的清华园,今天的清华大学 占地已达700...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紫禁城随想——研学日记之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wg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