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已到中年的我看到颐和园和圆明园不会再愤怒。但是,我错了。游走于两园的那一天,我整个人一直处于一种难受和激愤的状态。
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其建筑结构、气势和色彩完全不能和紫禁城相比;但其占地4350亩的建筑规模却远远大于紫禁城。挖山开池凿渠建湖修堤围园,工程之浩大,历时之久远,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巨大,并不亚于紫禁城。
国之殇——研学日记之六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原是乾隆为孝敬其母后花费白银448万两而修建的皇家行宫。咸丰十年被八国联军破坏。光绪十四年,慈禧挪用筹建海军北洋水师的军费500多万两, 大肆重建清漪园,作消夏娱乐之地,并改名颐和园,取颐养天年,和气安享之意。这简直就是笑话一个,国家尚积贫积弱,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好大喜功且身处盛世的乾隆也只敢动用480万两;而慈禧一声令下 ,500多万两军用白银就不见了。后来的北洋舰队胜仗难打也在预料之中。
国之殇——研学日记之六女人误国,大不过慈禧。女人嘛,在后宫争争宠斗斗狠也还罢了;若要干预政治,那得有非凡的文韬武略和经天纬地之才。像则天皇后,狐媚争宠自是一把好手 ,斗狠使手段更是无人能及,但她在大是大非上有原则有立场,在政务处理上有眼光有决断。帮助高宗处理的诸多政务也在实践中证明了其正确性。她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磨炼成了一个出色的君王。她的赏罚严明,她的任人惟才,她对老百姓的修养生息之策。 以及晚年的还位李氏, 死后的无字碑,都表明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个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杰出女性,眼光始终是长远的,头脑始终是清醒的。
国之殇——研学日记之六女性得以专权的背后往往有一个体弱多病的懦弱皇帝,清朝也不例外。他们的老祖宗康熙爷(清朝皇族称他们的祖宗顺治爷康熙爷,当年的慈禧被尊为“老佛爷”,这又是一个冷笑话)预料到这一出 ,所以立下规矩,要求皇帝每年每年秋天要亲率八旗子弟和精兵强将在木兰举行大阅兵。(史称木兰秋弥)但从嘉庆二十二年开始,这一祖制在几代帝王的心照不宣中被废除了。想想吧, 一个帝国一百多年之内,从来都没有举行过一次大型的军事演习或阅兵式。从上到下都忙着造园林 ,开山挖渠修湖泊 ,收集赏玩古玩珍宝。这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国之殇——研学日记之六要在炎热干燥的北方内陆, 足不出户就尽享江南水乡风情。一个颐和园怎么够,那就把“圆而入神 , 明光普照”的圆明园打扮得再奢侈富贵一些吧。园明园占地5200亩,其中水面面积2100多亩。始建于康熙 ,扩建于雍正,鼎盛于乾隆。雍正年间就已达3000亩之多。鼎盛时期的绮春园 ,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近30处景点。长春园有含经堂、玉玲珑馆、鹤安斋、映清斋、茹园、鉴园等景点,园东北角为狮子林(仿苏州狮子林),园北有法慧寺、多宝琉璃塔、宝相寺、泽兰堂等建筑。再北即为著名的西洋楼景区。西洋楼景区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号称“中国的凡尔赛宫”。仅西洋楼景点筹划到建成就花去二十四年。颐和园也好,圆明园也罢,在穷奢极欲这一点上, 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些统治者非凡的想象力和坚韧的等待力。这么有兴致研究西洋建筑,也该有时间研究一下西洋政治军事和经济啊!常常私下揣度:清朝帝王们未必真不知“外面的世界”,闭关锁国的背后,无非不思进取的装聋作哑才是真。
国之殇——研学日记之六站在圆明园豪华精致的复原图面前,我眼花缭乱,却也心痛如割。那些精美绝伦,那些价值连城,原本是皇家想要代代相承的。可是,一场劫难,让所有的一切都成了泡影。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在这场浩劫中,历史只留下了一个英雄的名字“八品技勇首领任亮”。
国之殇——研学日记之六可笑的是,同治时期,朝廷还想千方百计地重建万春园供慈禧居住,后来实在没有经费才半途终止。对这样的帝国我实在无话可说。辛亏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军费可以挪用了。狂热地耽于享受,清王朝中后期统治者可谓登封造极。姑且善意认为他们也想给自己的后世子孙留下些财富和纪念。但一个王朝一个时代该留些什么给子孙后代?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相比于华居珍宝财富,精神财富可能更能永存。可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训言风范,很容易在子孙的传承中被抹杀或变味。如果是从上至下对文化的热爱, 那就不一样了。可堂堂大清帝国除留下一本《四库全书》外,(《康熙字典》也算吧)基本没有能载入史册的任一方面的官修读本。偌大的颐和园没有藏书楼 ,只有一间乾隆时修建的“宜芸馆”,但据说乾隆从来没有在里面读过书。后来这馆又被慈禧赐给光绪的裕隆皇后做了寝宫。这是末路王朝的第四个冷笑话。两百多年前,连小小纳西族首领木增都知道文化传承,知识普及的重要。(丽江木府最宏伟的建筑是万卷楼,直到今天还巍峨耸立)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即已开始了长达两百多年的如火如荼的文艺复兴;而17世纪后期的雍正,还在大肆推行文字狱等愚民政策;乾隆年间又大肆收缴禁毁各类民间藏书和读本。
国之殇——研学日记之六大清后期的帝王,收集珍宝古玩,享受人生是一流。一遇正事:强国强军戍边,他们就蔫了,一个字,“逃”吧。咸丰,同治,光绪都这样。明末崇祯尚有骨气吊死煤山;堂堂大清帝王,实在太胧包。 也可怜,个个都是傀儡,实权都在太后手里。所谓”同治中兴”也不过是统治集团掩人耳目的粉饰太平 。还没有“兴” 就又忙着要重建圆明园。啊!我也是醉了。
国之殇——研学日记之六后来,坚船利炮终于震醒了年轻而充满屈辱感的光绪帝。海军,舰队,洋务,立宪 ,“京师大学堂” ,因了戊戌变法 ,我对这个皇帝有了几分崇敬。至少,他还有一份勇气和担当。可是,他忘了,变法所动摇的是整个皇族和贵族集团利益,自己没有实权,又没有内部集团的支持,光靠几个热血青年,变法就只能是梦想。专治政治,从来都伴随着心狠手辣和血流成河。这一点上,光绪完全是个菜鸟。远远不如唐太宗和则天皇后,自然也玩不过他毒辣专暴的太后。在晗元殿玉澜堂,我看到当年囚禁光绪的那个本是开放穿堂的四合院,在囚禁光绪帝期间,东西配殿的走道都被高强封死了,只剩南面一个由太监看管的入口。面对着霞芬室的那堵冷墙,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这高墙,封死了一个年轻皇帝的万丈豪情 ,也封死了这个帝国走向自我更新的唯一出路。
国之殇——研学日记之六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终于走完了她自以为荣耀却让整个民族屈辱的一生。死前,她不忘做此生最后一件坏事:派人用砒霜毒死了37岁的光绪帝。这个帝国最后一点点火苗就这样被残忍地掐灭了。慈禧所期望的“万寿永寿仁寿乐寿”一个都没有实现。留给历史的 ,是一段最屈辱的背影。
而此刻,昆明湖边被重新修复的画舫,更像是一堆破烂,在风中诉说历史的伤痛。
国之殇——研学日记之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