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摘(3):《万达工作法》

书摘(3):《万达工作法》

作者: 设计重逢 | 来源:发表于2016-01-31 12:58 被阅读152次

总能在机场买到好书。此书“第一好”就好在“简”而“精”,纯“干货”,开16扇“小窗”,一窥万达帝国内控管理和文化理念之时,让你自有一番琢磨。大“道”至简,而“法、术、器”万千。管理不接地气、文化不入人心,成就不了27年攻城拔寨、一路凯歌的万达底气和辉煌。

企业够年头必有文化,够年头的“老辈人”必能有所“做”,有所“说”,必能在“新人”面前头头是道,必能令生瓜蛋子无所适从。“文化不对称”问题单靠几页培训PPT或老辈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面授技艺来解决,是被动低效的。因为习惯甚至信仰需要时间;“悟”需要时间;把脑子洗干净,心悦诚服认同一套新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需要时间。

而用“具体行为”系统诠释理念,系统理解文化,先立“靶子”让你留心让你注意让你学让你悟,这是此书“第二好”。好就好在“万达企业集团文化中心”有一群“老辈人”潜心梳理归结,立起了这些“靶子”,让大家先看见生动详实的“论据”,进而理解你的文化,你的理念,你的“论点”。鼓不鼓掌另说,但就这份放下身价、总结提炼、勇于分享的诚意已令人敬佩!

高明的企业会让“高明”成为常态。明明要你认同企业文化,人家这样说:“一些人总说万达工期紧、工程苦,这其实都是表象,就好比结婚,结婚后能不受到约束吗?这本来就是一回事,你光想结婚,不要负责任,行吗?你只要万达的卓越,不要辛苦,行吗?你以为吃喝玩乐、睡懒觉、不干活那就是幸福吗?那是很狭隘的。说得极端点,在万达,大家都应该成为一群喜欢征服困难和挑战自身极限的人,成为一群一遇到困难就斗志昂扬的人。万达是这样,你也是这样,大家是统一的,万达不改变你,只寻找你,万达需要十万人,这样的人数放在全国比例是很小的,但总有这样一群人喜欢这样的生活。这就是你的魂,你的灵魂在这里才安宁。”

不再赘言,摘几帧别致“窗景”如下:

开会发言只捞干货。万达开会从来没有空话、废话,万达会场经常会有发言和汇报被打断,因为你跑题了,或者“这个根本用不着跟我汇报”。 PPT但都是极简风格,有规范模板,开会不许超过10张,给董事长、总裁汇报基本不会超过3张。这3张都是筋骨,筋骨后基本上都有超链接,如果领导问细节,后面有更细的。一家企业要来万达全面取经,涉及到管理、财务、人力、管控、信息化、纪检、企业文化等,万达每个板块的一把手每人讲述一刻钟,每人10张PPT,效率之高、干货之干,令那家企业高管们惊叹不已。

会后不落实等于会白开。万达有一套强大的会议督办系统。开会确定的事会落实到每个人每件事、到具体时间段。为了跟踪会议纪要中涉及的行动计划及重要工作,万达自己开发了一个任务追踪系统,目的是通过量化的指标来跟踪会议落实情况。具体做法:每次会议,你会看到在这个开发的系统里显示你的任务要完成的日期、目前完成的进度。项目负责人对照此,要汇报目前完成了哪些工作,还需要做哪些工作,下次开会预计进度是百分之多少,能否在预定时间完成整个项目目标等,记录员会将这些数据一一录入系统,下次开会一一核对复盘,并再次建立新的任务进度。另外,手机会在快接近任务节点时,自动提醒你加快项目进程。

我们做培训,有一个更宏观的目的,是要系统地研究人才与企业的关系。王健林说现在的短板是人才,万达学院是要解决人才问题。那万达学院只是要解决人才的知识短板问题吗?不对,只有这个观点那就局限了,其实万达学院要解决的是人才与万达集团和谐相处的问题,是要解决‘社会人才与万达事业相和谐的问题’。

万达制度的最大特点是能用,好操作,所有制度为有用而设,不搞形式主义。在万达,事项、标准、考核、审批流程等等,所有的内容都非常直接,一针见血。少了假大空,全部落地、实操、干货!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流程,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看看制度,你就知道怎么处理了。其实,这体现了制度的内核——并不是要把你捆绑得死死的,而是通过一些标准告诉大家正确做事的方法。比如万达商业地产投资制度,10多年前万达就把投资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编成商业地产投资100问,5年前合并成商业地产投资50问。这50个问题涉及土地、配套、地下、规划、税费等方方面面。万达去一个地方发展项目,要求把这50个问题全部搞清楚,比如土地是否七通一平、地下有没有障碍物、配套全不全、当地的建设成本如何、人工成本多少等等。而且必须用数字回答,不能说个大概。所有数字我们要求用投资项目半径三公里内的其他项目做参照,如果周边没有参照项目,可以访谈政府官员,访谈要求两人以上一起进行,规定得非常细。这50个问题搞明白,一个项目能不能上就基本清楚了。更重要的是,谁都可以操作,新人来到万达发展部,给他一本制度,就知道怎么干。

活动分三级,但每个活动都会被当成庆典一样对待。即便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活动都会被当成大的庆典一样对待,也会有一个明确的分工,包括创意、筹备、执行、现场、复盘等各个环节。如果是A类,那就要牵扯到和其他部门、公司的协调合作,分工更为细致。C类活动的创意头脑风暴都最少2-3次。 从王健林到各个系统、部门的领导,都把企业文化活动当成一件大事,比如王健林本人就是一个卡拉OK高手。所以,你造为啥万达组织活动时能把人都给张罗来、能把资源都给调配来了吧!所以,领导的重视也很重要。

万达的计划又是怎么做的?万达院线所有的收入除了从每个店分析得到的总收入外,财务部门还会做很多分析工作,毫不夸张地说,都能刨到祖坟上去了。首先,他们会把每个店的历史数据、过往的增长比例、今年的增长比例和过往的增长比例有何偏差找出来。其次,看市场总量。比如,中国整体的票房过往几年是如何增长的?假如是30%的增长,预计万达在其中的票房占比是15%,为了保证这个占比,如何规划?基本上,会从每一个业态的横向、纵向两方面去调研、考察、核算。再次,除了票房收入,还有诸如卖品收入等收入,都会调研,既然卖品占了一定的比例,为什么有的店占的比例小,有的店比例就大?2014年的测算按照2013年的比例是不是有提高?有哪些举措能够提高等等。收入方面不仅从宏观看,还会把收入按店、按收入的类别打碎了去控制,这样才能保证收入的预测能相对准确。由此可见,每个公司领到的收入计划,一定是经过大量数据分析而得到的一个有理有据的结果。成本相对来说可控性相对强一些。当然,也会从历史抠数据。万达做2015年的预算,不仅看要2014年的,还看2013年、2012年、2011年的……也是“刨祖坟”。继续以万达院线为例。做成本,会被打得更为细碎,细碎到什么程度?比如,人员编制,每个人的工资是多少,今年要涨多少,晋级幅度多少等等。另外,院线有个大成本——“氙灯”,这是一种利用氙气放电而发光的电光源。说白了,就是看电影放亮,使它能够投影的东西。它成本比较高。氙灯的寿命周期假如是6000小时,你到6000小时一更换,还是7500小时一更换,多少个厅需要更换,更换几个……通过大量、细碎的数据,成本往往抠得更细,是从“发根儿”上一根根去抠。这是一种很好的监督,它让你不敢瞎报数据。如果和大数据样本出现偏差、和历史数据出现偏差,得给出充分的理由,这样堆积出来的成本相对具有“可控性”。另外,因为有了“可控性”,数据相对可靠,这就保证了计划的准确性。

模块化管理。魅力一:这是对整个项目的运作、操作的一个通盘计划,是一个指引,一个框架,说得形象点或自黑点就是戴着镣铐跳舞。比如,一个项目350多个节点,在哪个阶段有哪些节点?设计有多少个节点?工程有多少个节点?这些都会有一个全盘性的布局。另外,模块化还能减少一些无谓的沟通环节,无论对内还是对外。你做与不做,节点就在那里,你哭死都不会变更!所以,为了完成任务,谁还敢扯皮,谁还有时间和心情抱怨?魅力二:模块化能让外部合作单位一目了然工程进度并无法反驳。因为一切都白纸黑字,没办法,说多了也没用,所以,模块化固定下来的好处就是,少费口舌,一切看模块。魅力三:任何一个管理者——即便是你对项目和工程不是很熟悉,拿到这个模块后,也能对整个项目的脉络非常清晰。模块化说白了的话就是管理大纲。在万达有一句名言,“不会干,看电脑”,每个人不用考虑别人的事情,只要管好自己的工作进展节点就行了。

很多企业的指令一层一层下去,为什么到地方政策就失效了?但在万达这就不是个事!首先,所有会议只要项目公司来汇报的必须一把手汇报。第二,万达所有的计划,不是很轻松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种压力的传递和激励让大家蹦一蹦。但一般情况下,大家都能超额完成。在万达集团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句话是“打铃交卷”,其意思就是到了时间节点就必须完成工作任务并上报,不会有别人替你答卷,不“交卷”就是零分。

销项表是什么?就是把所有要做的事情列清单,确定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人做,并确定督促执行的安排。使用销项法所列的清单通常被称为“销项表”,销项表一般分为“事项”、“计划完成时间”、“完成责任人”、“验收责任人”四大项。销项表每次形成均需填写制表时间,并预留会签栏。根据当前进程判断无法按计划时间完成的事项,需在“完成情况”列填写“不能完成”并经领导同意,确认新的完成时间。

在万达有一句名言,“不会干,看电脑”,每个人不用考虑别人的事情,只要管好自己的工作进展节点就行了。一般的,每个项目会有350个节点,每个节点干什么,开干之前都有详细的计划和布置。在大的模块定下来的同时,比照大模块的内控模块也同时横空出世。

复盘到底要什么?好的经验,能让它变成制度,变成流程,变成操作指引,会变成很多好的东西去复制。 复盘,显然已经成为万达的一种习惯,它也渐渐不仅只是经验的总结,慢慢变成了一个推动企业问题解决、经验沉淀和不断改进的一套机制,甚至是文化。这样的力量着实很可怕,你很难想象十万人把一件事当成大事来做的那种认真的状态,所以你能明白,一个十万人的列车为何能转得如此快速了吗?

相关文章

  • 书摘(3):《万达工作法》

    总能在机场买到好书。此书“第一好”就好在“简”而“精”,纯“干货”,开16扇“小窗”,一窥万达帝国内控管理和文化理...

  • 《万达工作法》读后感

    这本《万达工作法》如果没记错的话,是今年 3 月 8 日我送给自己的节日礼物,只是一直瞎忙,半年了,都没静...

  • 创业系列 -《OKR工作法》:目标关键结果法

    《OKR工作法》读书笔记 一、读书摘要 OKR工作法能帮你聚焦核心目标,落实推进,减少不理性的分心。 本书的作者克...

  • 工具如何运用

    《万达工作法》中介绍万达的会议制度:首先是绝对没有人迟到,而且,一定会有人早到,因为“在万达开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 万达工作法,原来是这样

    文 | 李伟诚 001 《万达工作法》是一本万达集团企业管理的实操手册,从开会、识人、培训、做制度、年会、活动、传...

  • 读书笔记60---《万达工作法》--王健林的秘籍

    打卡60(二月第四周) 读书笔记60---《万达工作法》--王健林的秘籍 ...

  • 万达工作法

    万达作为一个庞然大物,内部事务纷繁复杂,作者抽丝剥茧,找到其中最关键的几项,提纲挈领,从制度的筹划到细节的管理,从...

  • 万达工作法

    万达集团的业绩万众瞩目,每年开业20个万达广场,总资产达到5000亿。王健林如何做到的?他的公司有什么不同?我带着...

  • 向万达学到的3个自我提升方法

    经我的10倍速成长教练推荐,看了《万达工作法》这本书。书中介绍了,万达工作环境的方面,包括会议怎么开,计划怎么做,...

  • 穿西装会不会束缚创造力?

    前段时间万达的《万达工作法》引起了很多争议,早上8点半上班,穿正装,开会不准迟到,而且下级要比上级提前5-10分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摘(3):《万达工作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cs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