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偷懒的大雄
图片来自网络

你也有这些【明明】的烦恼吗?
明明没什么好烦的,但是自己却无法停止烦恼着
明明已经很清楚害怕的事情不会发生,但是还是担心会发生,而感到烦恼。
明明对问题思考得很透彻了,已经知道自己的烦恼是无厘头的,却无法停止烦恼呢?
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扰,那么可以阅读这本书,《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这本书运用佛教的教义,帮助你解答烦恼、处世或情绪等等的困惑。书中没有宗教元素,只有实用的建议和有效的观念。
目录
(一)烦恼的原因
(二)烦恼的根源
(三)烦恼的处方
那么,开始今天的分享吧:
————————————————————————
(一)烦恼的原因
书中提到我们饱受烦恼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心灵的反应”。那什么是心灵的反应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确实时刻都在做出各种“反应”:不断思考;碰到不开心的事会觉得积郁;对于事与愿违的现实感到焦虑;介意他人的眼光;担心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这些都是“心灵的反应”。--《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这些反应让我们认为自己是糟糕的,让我们陷入恐惧或悲伤里,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对事情没有产生心灵的反应,这些想法也就不会产生,痛苦的情绪和感受便不会产生,烦恼也就不会出现了。
(二)烦恼的根源
既然“心灵的反应”是产生烦恼的原因,那产生烦恼的根源是什么呢?
“心灵的反应”的根源在于“索求之心”和“七大欲望”。在佛教世界中,“索求之心”被称为“渴爱”,它是指“不断索求、总是感到饥渴、无法满足的心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这里所指的7大欲望包括:生存欲、睡眠欲、食欲、性欲、懒惰欲、感乐欲和承认欲。
我们习惯的生活模式是,不断索求的,不断要求得到更多,满足更多需求。无论我们得到多少,我们都不会满足。
烦恼的根源其实是指我们的生活被欲望和“满足欲望”困扰着了。无论我们得到多少,我们终将不可能知足,也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我们不停地要求,认为得到的还不够,认为自己还不够幸福,还要更幸福些。这也为受苦埋下了伏笔。
(三)烦恼的处方
烦恼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我们有了心灵的反应,判断事情是坏事,所以才会痛苦。
减少产生心灵的反应的方法是,认识到自己正在这样做,并且减少产生心灵的反应。
书中提供了许多方法帮助读者减少产生心灵的反应,今天抽出几个和各位分享:
语言确认。告诉自己现在自己在做什么,如果自己正在打字,就和自己说【我正在打字】;如果自己正在看戏,就和自己说【自己正在看戏】。
通过这个方法,我们给自己反馈,告诉自正在做什么,不让自己胡思乱想。
意识到身体的感觉。把感觉集中在自己身体上,此时此刻现在的手指是什么样的感觉、脚有着什么样的感觉、头有什么样的感觉等等。
通过这个方法,我们把自己的注意力切换回自己的身体的感觉上,减少自己产生反应,胡思乱想。
心灵扫除。这个方法和意识到身体的感觉类似,都是把感觉集中在身体上的练习。用写字为例子,先确认左手此时此刻的感觉,,然后确认右手此时此刻的感觉。
通过这个练习,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停止了对事情产生反应。
尾 //
练习书中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停止产生心灵的反应,减少产生烦恼。
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这本书来看看哟。
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