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一本堪称阅读工具的经典之作,一个理想的阅读指导老师。
这本书主要围绕四种阅读层次进行展开论述。四个层次主要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阅读过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演变升级的过程。其中分析阅读是本文的重点。
接下来我会重点说下书里的四个主要工具:
工具一:检视阅读的两种方法:
1,有系统的略读或者粗读。这种方法主要有几个步骤:先看书名页,有序先看序;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做概括性的了解;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下;挑几个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把书打开,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看个一两页,但是不要太多。
2,粗浅的阅读。头一次面对难读的书得时候,从头到尾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者思索。
工具二:一个阅读者,首先要懂得提出四个基本问题:
(1)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这是阅读一本书的一般规则,这四个问题会贯穿我们整个阅读过程,在阅读中,我们要带着这四个问题不断思考,这样阅读才有效率,这算是阅读的技巧!
工具三: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本文重点)。
第一阶段:这本书主要讲什么的规则。(架构性)
1,依照书本的种类或者主体,将书本进行分类。(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
2,用最简练的句子说明本书在讲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本书重要的部分。将全书的纲要列出来以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列出来。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者想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规则(诠释性)
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从最重要的句子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和逻辑关系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8,确定作者解决了那些问题,未解决那些问题。在作者未解决的问题中,那些是作者认为无法解决的。
第三阶段:客观评价一本书的规则(评论性)
9,除非你已经完成了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地评价。
10,不要争强好胜,为辩而辩。
11,评价之前,要能明确知识和个人观点的不同。
客观批评的一般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和理由不充分。
其中12-14是发表不同观点的准则,如果没有佐证就应该同意作者的说法,或者一部分说法。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本书暂缓评论。
工具四:主题阅读的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准备阶段。
1,针对要研究的范围,拟一份与研究范围相关的书单。
2,浏览这份书单所有的书,并确定那些书与你要研究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清晰的概念。
第二阶段:阅读准备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浏览书籍,找到与你研究的主题相关的章节。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领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无论作者是否提出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
无论作者是否明确谈过这些问题,所有或者大部分作者都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回答。
4,界定主要及次要议题。
然后根据作者对不同议题的意见罗列在议题旁边。
5,分析这些谈论。
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突显主题。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同性的议题前面。各个议题的关系要清楚的界定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