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样教语文》读书笔记44|文言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这样教语文》读书笔记44|文言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作者: 青箬笠0 | 来源:发表于2023-03-01 21:58 被阅读0次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与鉴赏】关于文言文的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7~9年级)要求“梳理学过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增强语言积累与梳理的意识,教给学生语言积累与梳理的方法。

    在《这样教语文》的文言文课例中,余老师设计的“语言文字积累梳理”活动,新颖实用。

    一、常规积累

  有我们常用的文言字词积累内容,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同义词(近义词),重要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余老师不单纯呈现知识,而是把文言字词积累转变成学生的学习活动。如一词多义,余老师会设置话题:“我发现课文中两个__意思不同。”让学生去发现,还能体会发现的快乐。

    文言文大多是单音节词,文言文翻译时,大多单音节词需要换成双音节词(“加字”),“元方入门不顾”,“入”“走入”“进入”,“门”“家门”。有些词已经淘汰不用,需要换成现代汉语中对应的词语(换字),如这里的“顾”,可以换成“回头看”。学习时,积累这样的词,特别是七年级入学刚开始学习文言文时,尤其需要积累这样的字词,这样的词不仅是需要积累,更是读懂文言文的方法训练。自己上课时会讲,但余老师把这些词分类整理,出示,让学生用“加字换字”法解释,这样作为学习活动,让学生做一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得文言字词解释的方法。

    自己文言文学习,习惯把这方法讲解一下,然后让学生随文讲解,相对来说,余老师把它变成学习活动,更有利于掌握文言字词翻译。

    二、难理解词句

    看余老师的课例,最佩服他对学情的把握。余老师总是能够找到学生理解的难点,做好铺垫,让学生顺利达到理解的高度。文言文课例中,余老师会出示课文中最难理解的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自己一般是让学生提出理解方面的难句,给学生讲解。相对于余老师展示,让学生读读,学生的学学落得更实,确实是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

    让学生的学落到实处,是课堂有效的体现。自己需要好好学习。

    三、成语印证

    语文基础训练中有这样的习题,自己从没想到可以把它变成学习活动。如《夸父逐日》,就可以用“成语印证”的方法证明自己懂得了课文中某个词语的意思。“夸父与日逐走”,“走”,现代汉语中哪个成语和它在课文中的意思相同,不胫而走。这活动挺有意思,比让学生在课下作基础训练有效得多,因为学生课下做作业抄作业太严重。

    四、语句积累

    余老师重视课堂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更是落到实处。

    如《口技》拟声词时间词叠词积累,《岳阳楼记》四字美词积累(佳词积累),写景妙笔积累。

    余老师的这种做法,有点像新课标中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很有借鉴意义。

    五、语文知识积累

    作品中涉及到的语文知识,余老师都非常重视,他会以课中微型讲座的方式郑重讲解。如《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用典,余老师就展示什么是“用典”,用典的作用,并用其它诗词来印证。这样,语文课充满语文味,也使课堂内容更丰厚。

    之前也看余老师的课例,觉得余老师的课简约丰厚,让人叹为观止,但只能远远欣赏。这次,再读,好像能慢慢发现余老师课堂的一点奥妙。想起郝晓东老师说的“专人阅读”,大概奥妙就在此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样教语文》读书笔记44|文言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pd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