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初登齐国国君宝座的齐威王,在外人眼里毫无威严。他不理朝政,举止不端,不仅沉迷于酒色之中,还常常彻夜狂欢,滥饮无度。
这样的国君,邻国是不会看重的,所以不断来侵犯。许多大臣见有机可乘,主上可欺,也没有畏惧了,贪赃枉法,玩忽职守的事,一时不可胜数。
这等局面,有忠贞的大臣屡次进谏,他都不理不睬。直到三年后,有个叫淳于髡的人,以大鸟作喻进言,他才似有所动。
淳于髡说:“王宫中的一只大鸟,不飞也不鸣,人们皆以为患,敢问大王这是什么鸟?"
齐威王朗声作答:“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他马上传召全国72个县令长官到国都议事,会上,他对即墨县的大夫说:“我私下派人到你处调查,你那里百姓丰足,官员勤政,一片安和。可我却总是听到人们说你的坏话。看来只不过是你不对我的身边人行贿罢了。他们才如此中伤于你。”
他大大夸奖了即墨县的大夫一番,当即给他万户的重赏。
他又厉声叫出阿城的大夫,斥责他说:“我派人去阿城,所见田地荒芜,百姓贫苦,敌国又侵占了大片土地。可是却有人天天向我颂扬你的好处,想必是你花钱行贿愚弄于我。”
他当即下令将阿城大夫处死,那些替他说好话的人也被烹杀。他还把那些违法犯纪、残害百姓的官员一一列举出来,尽数严惩。
一时之间,人人震惊,莫敢相欺。邻国也不敢前来进犯了。原来这只是齐威王施展的一个计谋,他要把自己的真实面目隐藏起来,以便让奸人暴露,进而彻底清除。
上面这故事告诉我们:上无威,下生乱。意思是说:上司没有威严.下属就会闹出祸事。
官有官威,高高在上者向来神秘莫测,不苟言笑,虚张声势,以期令人敬畏,俯首听命。事实上,这种作态也是必要的。在下属的眼中,上司无有威严,便是软弱可欺,没有了畏惧,做事自然不会循规蹈矩,上司的决定也不会被很好地贯彻执行。如此闹出祸事,自然不可避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