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作?试试这么说

作者: 大雨时行 | 来源:发表于2017-11-27 08:48 被阅读101次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近年阅读了很多亲子教育方面的书,并努力尝试用专家们提到的方法去应对挑战。然而我发现,当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种种不同的所谓“问题孩子”时,那些专家学者的侃侃而谈和长篇大论常常对他们不太起作用。

    直到遇到本书两位作者的文字,才稍稍感觉摸着了点“教育”的门道。原来教育孩子是有普遍规律可循的:为什么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听不进去呢?可能是老师的授课方式和心态有问题。为什么孩子在家磨磨蹭蹭不肯做作业,而家长反复督促、暴跳如雷也没效果呢?因为家长的说法、做法不对,没有使用正确的引导方式。由于之前读过《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本书作者的另一经典作品),所以对作者的基本观点已经有所理解。对症下药、简洁有力是我对本书的总体评价。

    如何说 孩子才肯学

    有些新老师可能会感到困惑,为什么看起来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课堂上不肯好好听讲,并且总爱跟老师对着干?原因就在于:你对孩子不了解、你说话的方式不对、你讲的内容太多。如果你还没有跟大量孩子 “亲密接触”的实践经验,你肯定不了解接纳孩子情绪的重要性。是的,孩子跟成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情绪、困惑和烦恼。如果孩子们有情绪,而你的说话语气在他们看来又不够友好,更要命的是,你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涉及的信息太多……

    这时,孩子们抓不到重点,整个课堂乱成一团也就没什么可惊讶的了。如此一来,你的教导之言自然到不了孩子们的心里去。糟糕的沟通结果就是这样的:他们会认为你只是在仗着大人的权威压制他们,他们会自动让你的话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他们不会把真实的想法告诉你,因为他认为你根本不会在乎和重视他们的任何感受。另外,本书还提到了当大人询问孩子们的感受时会遇到的问题。大人最好不要强迫孩子解释那么多“为什么”。

    诸如“为什么你会这么做、这么想”的提法,会让孩子感到很不舒服。因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些问题使他非常不安,“为什么”这个词要求他解释自己的感受,说出一个符合逻辑的、可以接受的理由,但他们通常并不知道这个理由。因为在心理上他们还没有这种能力。当孩子不高兴时,最欣慰的是父母和老师能够试着猜出他的内心感受,而不是让他想破自己的小脑瓜给出解释。

    所以,要达到理想的沟通和合作效果,你需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取得孩子的信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接受他的消极情绪并明确说出孩子的感受是赢得孩子信任的第一步。在老师眼里完全无关紧要的事,在孩子心里可能事关重大。所以,千万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判断所谓孩子们的任何“一桩小事”,你那不经意的冷漠眼神或话语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从而使他们将内心的大门向你紧闭。

    即使面对孩子的不妥行为,老师也不要随意批评和忠告。尽管老师出于好意,但学生遭到一番批评和建议的轰炸,便很难去考虑他的问题并承担责任。当然,有时候老师会太过愤怒,以至于无法用能够让自己和孩子都感觉舒服的话语准确表达孩子需要做的事。那就用一个词或一种声音来回应吧——哦、嗯、啊或我明白等等表示情绪认同的做法,意味着老师在以一种关心的态度回应学生的沮丧,偶尔点点头或理解的“嗯”一声,使得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他都有可能自己解决。

    教师的目标不仅仅是把事实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能关心他人的人,那么我们就要关心他们。如果我们珍视孩子的尊严,那我们就该成为维护尊严的榜样。如果我们希望社会上的年轻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那么我们就要从尊重他们开始。除非我们能尊重他们的感受,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我们应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的任务绝不是提供“正确答案”,而是帮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答案。所以,为尊重起见,不管学生提出在你看来多么“稀奇古怪”的想法,都不要贬损,而应该尝试着去接纳和引导他进一步理解问题,直到找出恰当的解决方法为止。

    此外,本书谈到一些教育专家认为惩罚犯错的孩子是极为必要的,但是也有很多教育界人士是激烈反对惩罚式教育的,而本书作者尤其反对对孩子进行任何惩罚。事实上,孩子们也真的不能通过受惩罚而长记性、不再犯错。一些调查报告指出,受到惩罚的孩子会产生如下想法:强烈的报复心理,下次还会这么做但要避免被发现,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是坏孩子……无论哪一种想法,都对孩子日后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面对行为出错的孩子,老师和父母最该做的不是惩罚,而是寻找代替惩罚却能起到教育效果的方法。我们要做的是跟孩子一起坐下来,描述问题、商量解决的办法。倾听孩子的感受与需要,中途先别评论他说的一切,鼓励孩子把所有感受都表达出来。等孩子说完,先总结孩子的观点,再发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然后邀请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并写下你们的想法。最后挑出你们一致同意的条款去计划执行。

    总之,成年人千万别以为你是老师、是家长,比孩子见得多、看得远,就能“大手一挥”为孩子制定出明智的行为准则。有时候,成人所谓的“明智”可能在孩子看来是很可笑和不值一提的。所以,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吧,如果想跟他们达成良好合作关系的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不合作?试试这么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uh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