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整个中学时代是全封闭式寄宿制管理。我们学校住宿条件和教育资源是两极分化的两个极端。
因为在别的学校还没有多媒体教室的时候,我们学校已经遥遥领先配备齐全了,虽然进多媒体教室的机会一周只有一次,但那也是让人向往的课堂。
在别的学校还不知道电脑为何物的时候,我们学校已经每周有一次电脑上机操作的微机课了,虽然上课需要自备鞋套。
但在生活后勤方面条件是真的简陋,伙食要靠饭票定量,菜只有白菜土豆。宿舍是一个房间里能住二十多人的大通铺,床是破烂木板简单钉在一起的,底下用砖头支着,上面铺着厚草垫子,被褥是学生家里自备的。
什么规格都有,五颜六色的铺满整个长铺,每个人只有半个褥子宽窄的一条地方,倘若你半夜起来喝个水,再想躺回去,得左右推一下两边的同学,否则根本找不到空位。
十三岁的我第一次离开家开启住宿生活。开始是充满了新奇的,一人一个木头书箱子塞在床底下就相当于衣柜了。
但最痛苦的一点是那么长的屋子没有暖气,仅靠一个不大的火炉取暖,而且一到晚上八点,就不准炉子里再添煤了,怕煤气中毒。
北方冬天的冷那真不是闹着玩的,那些寒气穿过墙壁在内墙上结一层霜,放假时褥子和床铺还有墙壁都是冻在一起的,有冰碴那种,根本就扯不下来。
为了抵御被窝里的冷,学校就想出了一个最经济实惠的办法,就是提供热水,学生自备热水袋,由值日生每天三个人负责把二十多个人的热水袋灌满热水,然后塞进每个人的被窝。
遇见不负责任的值日生,水袋盖子拧不紧,就会有水漫被窝的悲剧上演。但整个中学时代还就属于灌水袋的场面最为热烈,是寄宿制生活里唯一有温度有色彩的记忆。
(字数够了,明天继续,偷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