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过军事训练的人都知道,同一个弹坑里不会两次落入炮弹,所以用弹坑做掩体是安全的,这是科学也是经验,但在世界杯赛场上,这一理论不成立。
90年的意大利之夏,奉献了最精彩的开幕式,却上演了最丑陋的比赛。在崇尚链式防守的意大利本土举行的这届赛事中,参赛球队都强调防守和偷袭,像毒蛇一样盘成一团,然后伺机下口,至人死命。结果这届杯赛进球极少,多场比赛极度乏味。在这诡异沉闷的气氛中,有一个人的表演,给这届平庸的赛事添上了一抹亮色,这个人就是马拉多纳。但他不是以积极进攻而出彩,却是因为将毒蛇哲学演绎到了极致而让人激动。
自86年捧杯后,90年的阿根廷状态正处在谷底,队里除了马拉多纳和布鲁查加,其他人都叫不上名号,卡尼吉亚虽然去了,却还不曾扬名立万,马拉多纳就是带着这样一群菜鸟来到了意大利。没人看好他们,可我却坚信他们能成功卫冕,因为他们拥有球王!
开赛后阿根廷第一场就在多一人的情况下输给了喀麦隆,仿佛印证了人们的预测,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马拉多纳带着阿根廷以比毒蛇还毒蛇的踢法一路闯进了决赛。
马拉多纳真是不世出的足球天才,他居然真的凭一己之力把一支弱旅带进了决赛。可是“峨眉曾被人妒” ,他冠绝当世的球技和桀骜不驯的性格引来了嫉妒和憎恨,FIFA不待见他,舆论讨厌他,他们对马拉多纳展开了一场围剿。阿根廷的每一场胜利,非但没有赢得丝毫赞誉,反而招来一片谩骂,当马拉多纳以一记绝世助攻淘汰巴西并成就了卡尼吉亚“风之子”的美名后,舆论的抨击到达了高潮。当阿根廷进入决赛时,当时的舆论讽刺他们是“连滚带爬地摸进了决赛”,把他们编排得像一群小偷。
决赛中,面对实力高出一大截的德国,马拉多纳的阿根廷坚决扮演毒蛇,弄得德国一筹莫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赛越来越可能拖入点球对赌了,而阿根廷当时赌点球的运气和经验已经一再被展示,眼看FIFA的宠儿德国可能失去比赛,大佬们急了,因为当时两德刚刚统一,急需一场胜利来凝聚人心,于是一个政治点球诞生了,阿根廷被终结。
领奖时,马拉多纳的泪水终于打动了人心,人们开始同情这位被他们诅咒了一路的悲情英雄,舆论也不再掩饰对马拉多纳惊天球技和拼搏精神的赞誉,而我也只能品尝离预测成功只差一步的苦涩。
94年世界杯,拉扎罗尼的巴西摒弃了桑塔纳踢法华丽的艺术足球,掀起了对巴西足球的革命,因此这届巴西被球迷抱以很大期待,而意大利却不被看好,可是我在赛前就认定意大利能夺冠,不为别的,就为他们拥有罗伯特•巴乔。
巴乔是个悲情人物,这种悲情贯穿了他的足球生涯。90年时已经星光耀眼的他却被按在替补席上,哪怕他在对捷克的比赛中,第一次首发出场就打进了这届赛事最佳进球,却仍不能改变主教练维奇尼的看法。94年时已经是世界足球先生并拥有金球奖的他,首发位置却仍充满争议,这种情况在足球史上也极其罕见。可是巴乔在球迷中拥有极高的声望,在球迷排山倒海般地支持下,如果不让他出场,主教练萨基只怕要挨黑枪了。于是在球迷雷鸣般的欢呼中,巴乔出场了。进入淘汰赛,巴乔以五个金子般的进球,一次次把意大利从悬崖边拉了回来,可以说,是巴乔以一己之力把意大利带进了决赛。如今的人们都记得黄健翔在06年因为格罗索的神奇而失控,可是几乎没人知道他的前辈宋世雄在94年因为巴乔的惊艳而崩溃。黄健翔在失控时还能吼出那一连串著名的金句,而宋世雄在巴乔绝杀西班牙后完全语无伦次,只是一遍遍高喊“罗伯特•巴乔!”一共连喊了五次,却不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那个年代媒体还不发达,记者也没那么感性和煽情,他们更多地关心比赛本身,而对比赛以外的情节并不注意,所以那一幕并未被宣传和牢记,如果换作今天,一定会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
决赛中,巴乔在加时赛差一点再创神奇,全场的人都以为他那一脚滑门而过的射门已经进了,可是没有。点球对赌开始了,意大利的好运也结束了,拥有顶级门将帕柳卡的意大利居然处于下风,而声望明显不如帕柳卡的巴西门将塔法雷尔却有如神助。巴乔出场了,以后的事大家都知道,可那时,全场关注的不是巴西人的欢呼,而是巴乔落寞的背影,这一刻,巴乔以失败收获了成功,他是球迷心中正真的英雄。
作为一个拥有最高荣誉的球员,一个万众公认的超级球星,巴乔却被教练习惯性弃用,从维奇尼到萨基,从老马尔蒂尼到特拉帕托尼,都不对他报以充分信任,这种情况世所罕见。而球迷们对他的支持一如既往,98年巴乔又寂寞地坐在替补席上,对挪威的比赛中,全场观众一遍遍高呼“巴乔、巴乔!”那一刻,他虽然人在替补席,但他悲情英雄的形象却站上了巅峰。
巴乔性格温和气质忧郁,他笃信佛教,体格也不强壮,所以多次受伤,膝盖接受过六次手术,他的脚也很小,对于一个足球运动员来说,脚小是很吃亏的。教练不信任他,很大程度是因为他太过柔弱。萨基在面对记者为什么不让巴乔首发的提问时说:“我需要战士,需要硬汉!”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老马尔蒂尼宁愿使用不堪大用的皮耶罗也不愿依靠巴乔,应该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女人真是很奇怪的动物,他们一方面崇拜强悍的英雄,以此来获得安全感,却也绝不吝啬把爱献给忧郁的文艺气质的男人,巴乔以他高超的球技和忧郁的形象俘获了女球迷的心。我有一个朋友,那时正准备结婚,可他女朋友睡觉时竟然喊着巴乔的名字,这让他很郁闷,伤心地跑来问我还要不要结婚,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我知道,巴乔已经像罗密欧一样,以一个悲剧形象永远留在了那一代女球迷心里。我如此支持这样的悲情角色,当然也只能再次体会只差一步的无奈了。
以后许多年,我都不大关心足球,但这届杯赛前,我在简友的撩拨下,不禁又重燃旧梦,再次预测冠军。但我对当今足坛已经很陌生了,不知道球员的名字,不知道他们在那些俱乐部踢球,更不熟悉他们的技术特点。于是我开始摸排参赛球队,过了一阵,我确信应该支持克罗地亚,他们是冠军最有力的争夺者,不为别的,就为他们的中场大师,那支神奇的魔笛--莫德里奇。他球风典雅,踢法飘逸,有着皮尔洛的视野和组织能力,也有小贝的长传,还有菲戈的节奏,他的形象酷似巅峰时期的克鲁伊夫。得中场者得天下,拥有这样的中场,凭什么不能捧杯?所以在简书推出竞猜活动时,我毫不犹豫的点亮了克罗地亚的徽章,尽管那时根本没人注意他们。
果然格子军团没有辜负我,他们三战全胜进入淘汰赛,在淘汰赛中更是坚韧不拔,顽强进入决赛,过程比90年马拉多纳的阿根廷还要艰苦卓绝。
可是足球从来不是单纯的体育,他们输掉了决赛,那个点球的判罚,与其说是体育竞技,还不如说是国力较量,如果手球的是德国,那在世界杯决赛中这种可有可无的点球是绝不会判的,而克罗地亚毕竟是个小国,在法国总统注视下,吞下苦果的只能是他们。
颁奖时,魔笛手捧代表球员个人最高荣誉的金球奖,却毫无笑意的落寞神情,让人不禁又想到了94年的巴乔,他的悲伤,令克罗地亚女总统潸然泪下,又一个悲情英雄诞生了。
看着那一幕,我好像听到了那首著名的探戈--《一步之遥》,真的好想把这首曲子献给光荣的格子们。把这首曲子用得最好的电影是《闻香识女人》,听一听这首曲子吧,能更好地认识那位热爱足球的克罗地亚女总统,更深地理解她泪水中的含义。
法国人在欢呼,他们可以欢呼,因为他们是冠军,但骄傲的高卢雄鸡却没有骄傲的充分理由了,因为他们已经变成了一只乌鸡,在克罗地亚人光彩闪耀的格子面前黯然失色。
我三次预测世界杯的归属,三次都只差一步,却三次见证了三位悲情英雄,我不后悔,可是我知道了,世界杯赛场比战场还要激烈,因为一个弹坑里竟然落下了三发炮弹,以后会不会再落下,我想会的。
网友评论
我最近才知道莫扎特有部歌剧《魔笛》,和莫德里奇球风有无暗合之处?
中国球迷取绰号还是不错的。小丑,小虫,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