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风起陇西》播完,网上影评一片大赞。追完剧的我,又乐颠颠地去看了原著马伯庸的《风起陇西》,突然有点凌乱的感觉,不知道怎么下笔写此书的读后感了,小说内容似乎比电视剧更错综复杂、更险像环生......但不管如何,读后感是要尊重原著的。
《风起陇西》是马伯庸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全书二十万字,是以三国时期为背景,是一部描述古代历史军事间谍小说。朔风的陇西大地,曹魏蜀汉两国的谍报男儿燃烧意志和激情,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情报之争。
第一次看架空的历史虚构小说,而且是谍战类小说,看得人紧张、还有点烧脑。可能是看完电视剧后再读书,读着读着有点带偏的节奏,再加上现代用词掺入造成的错乱感,情节的拖沓等,阅读过程中,时有搞不清状况卡壳的情况出现。
看了后记后,才明白,这是马伯庸的第一部小说,而且是大胆尝试自己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难怪出现小说的评价是众说纷纭。
但是此小说,有两点是值得肯定:
一、开创了历史类谍战小说的先河。
小说以三国时诸葛亮出祁山、伐北魏为背景,采用真实的史料与推理悬疑相结合,以不曲解、破坏史料为前提,描绘不见于正史,为汉室复兴默默做贡献的一群清道夫的生活。
这是一种新的写作方法,作者把复杂枯燥的历史小说写的和谍战片一般,在这种欢快的氛围中把那段复杂的历史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特别新颖。
这种文体后来被称为“考据型悬疑小说”、“历史可能性小说”。如果更形象点,这就好比长篇动漫的剧场版或者番外篇,虚构出数个人物演绎一场精彩的故事,而又不对已经发生的主线剧情产生任何影响。
二、好故事、好题材。
本书以三国时诸葛亮北伐为背景,自二伐魏将王双战死起,至四伐魏将张郃战死终,前后巧妙呼应,以诸葛连弩的诞生、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孙权称帝、李严被贬等真实的历史事件为框架,以不曲解、破坏史料为前提,运用合理想象和大胆脑洞,在历史夹缝中闪转腾挪,过程惊险刺激,结尾连续反转,杜撰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秘密情报战,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人感触良多。尤其对于诸葛亮这一人物,看完该书可能会颠覆了以前的看法。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一位机智,忠诚,善良,有谋略的大人物。在本书中,诸葛亮有那么一点点野心,狡诈,是幕后操纵全局之人。可是没有野心,又怎能复兴汉室呢。不狡诈,怎能在实现自己目标的道路上,顺利扫除像李平这样的人物障碍。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历史的空隙中,就如作者在封面说的:“历史不会记录这些事件,也不会留下他们的名字”。
马伯庸把现代谍报机构“空降”到三国时代,展现了三国时代的间谍战争和涌动于时代阴影中的壮阔波澜。战争不只是刀光剑影,亦不只是血肉搏杀,还有一场“无声的战争”。如此设置,的确是超乎一般的想象,构思巧妙。
小说中更多的笔墨着落一群谍报战线上的游枭,他们在惊心动魄,斗智斗勇谍战中爆发出夺目光辉,于历史之外谱写出一段英雄传奇。
结局有点无奈。结局输赢难分,或许每个小人物都只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即使操控这一切的诸葛孔明,筹划了如此错综复杂的奇局,依然敌不过生老病死,他也不过是滚滚历史长河中一朵浪花而已。
总之,当初只有26岁的马伯庸,能够创作出如此作品,也是相当了不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