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痴狂的微信

作者: 大汉_ | 来源:发表于2017-11-28 10:05 被阅读42次

    01

    你有没有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原本你想拿起手机来看看时间,结果点亮了手机屏幕,发现隔壁老王给你发了一条微信。

    你点开一看,他问你今晚有没有空,要不要一起吃火锅,这你怎么能拒绝,马上跟他确定了你最近心仪的一家火锅店。

    退出跟他的聊天,发现还有一篇你置顶未读的文章,标题就是最近热门的幼儿热点事件,你迫不及待的点开,读完之后觉得这个作者骂的真是痛快,立刻转发到朋友圈。

    打开朋友圈,看看自己发的内容,再刷刷朋友们都在发些啥,然后点两个赞。

    玩了大半个小时,你觉得应该好好工作一会了,放下手机,正打算认真工作,突然你问了自己一个问题,现在几点了?


    02

    为什么拿起手机仿佛自己就失控了一样,原本就是想看看几点了,结果左点点右划划时间就过去了,而自己想做的事,一件都没有完成。

    因为人的行为都是受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并不能依靠思维做出判断。什么样的环境决定了什么样的行为,人是环境的反应器。

    拿起手机,打开微信,你就进入了一个松弛自有的环境,仿佛你进入了只有你和你朋友的一个房间,你已经不在办公室,也不需要在乎时间,你只会沉浸在你无法拒绝的松弛安逸的状态中。

    只有当你关上手机的时候,你才从那个房间走出来,进入到工作环境。这时的你才会重新想起,原来我需要关注时间,集中精力,写一份我不知道怎么写的报告。

    环境的变化,决定着人的行为动作,我们常以为自己的理性可以强大到随意操控自己的行为。其实,控制自己行为的方法并不是告诉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是让自己进入到一个我们期待的环境。


    03

    前两天重新看了一遍张小龙在腾讯内部的8小时演讲。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公开的场合讲述自己的产品观。

    演讲一开始,他就给了一个产品经理的定位。“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身边的人”。这个定义看起来难免有些狂妄和自大,不过上帝在缔造真实的世界,产品经理也在缔造他的虚拟世界。

    产品经理要了解人性,要洞悉这个世界的运作规则,然后制造系统模拟规则,让用户在你的产品中构成群体,让群体效应得到演化。

    然而人性实在太复杂了,希望能够解构人性,总结出一条条原则去遵循,只能是徒劳。没有人是能够像上帝一样理解它的内部结构,人能够做到的只是对人性管中窥豹而已。

    环境的变化,带来人反应的变化。产品经理能够做到的,只不过是观察这种变化的因果关系,把这些观察复制到一个个场景中去。

    看到红灯,我们就会惊醒,会格外小心和注意,于是新消息就会有红点的标记。你不会去想这个红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红的不是绿的,为什么是圆的不是方的。你只会毫不犹豫的点开,而你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被环境决定了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自由意志,很多时候,我们的意志只是环境的一个应激反应。

    红点提醒只是一个看得见的小例子,还有更多看不见的,更本质的满足人贪嗔痴的本性。


    04

    寻求与这个世界的关联,表明自我的存在感,就是人最本性的贪念。

    微信可以说将人对社交的贪念利用到了极致,它一直在做一件事,怎么让你更容易的和这个世界保持关联,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这原本就应该是一件简单的事。

    我将微信上线以来所有版本与所有的功能做了一次统计,主要功能的几个时间点如下:

    11年5月,发送语音的功能上线

    11年8月,查看附近的人上线

    11年10月,摇一摇、漂流瓶功能上线

    12年4月,朋友圈上线。公众号平台发布

    13年8月,支付能力上线。

    14年1月,红包功能上线。

    14年9月,小视频上线。

    从14年的微信6.0版本发布后,已经将近三年半的时间,微信没有再发布过大的版本了,你现在的微信依然是6.X.X版本。

    事实上,它已不再需要什么大功能,再多可能只会画蛇添足。它早已完成了一个移动互联网下,群体社交的环境构建。一个10亿用户的微信,已经是一个完美的群体效应的环境。


    05

    社交产品的本质就是群体效应的演化。

    微信初期的功能迭代全部围绕着关系链的导入进行,一开始是利用一奶同胞的QQ邮箱引入好友,然后是腾讯微博的好友、QQ的好友,最后冒着法律风险导入手机通讯录的好友。

    从已知的好友,再向未知的好友蔓延。查看附近的人,不光提供了认识陌生人的可能,更多的是满足了人窥视四周的心理诉求。

    摇一摇、漂流瓶更加激发了人对社交需求的痴念。没有人愿意只偏居一隅,坐井观天,每个人都有着天生的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关系网络,全部移植到了虚拟世界中,每一个人都无法再独立的存在,而必须与这个虚拟的世界时时刻刻保持关联。因为人永远无法摆脱自己对社交环境的依赖。

    一旦人与人的关系形成网络,就会搭建出一个群体效应的环境。在现实中,大大小小的社会就是群体效应的最好体现。当一个群体效应的环境一旦完成。用户就会形成群落,在这个环境中自我演化。

    每个人的心理千变万化,人与人的关系错综复杂,这些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又彼此交织,构成了群体效应的随机环境。

    现在科学家已经通过量子物理证明,我们的世界是充满随机和不确定性的,人文的社会也是。

    关系的环境下,每个人自由的碰撞,仿佛原子间的裂变聚变,产生着微妙的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人性从来都无法拒绝能够让你与这个世界发生关联的环境。微信满足了你对存在感的一切幻想。

    移动互联网让这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你的贪嗔痴在手机中得到了全部的满足,它让你沉浸其中。但是否也让你苦恼?

    现在的你是否需要下一个“微信”来帮你解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人痴狂的微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ls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