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签约作者合集散文随笔散文
单曲循环,听寒山寺夜半钟声◎每一天

单曲循环,听寒山寺夜半钟声◎每一天

作者: 紫轩悦读 | 来源:发表于2019-07-27 20:31 被阅读10次
    单曲循环,听寒山寺夜半钟声◎每一天 单曲循环,听寒山寺夜半钟声◎每一天

    早晨,被一公众号文章中的音乐《归来》吸引,重听几次仍不过瘾,便在另一软件中播放,单曲循环。

    轻缓的旋律中,一鼓作气读完茨威格的《马来狂人》,并写下“一句话笔记”:

    ---“我就这样干坐在我那该诅咒的小窝里,就像一只蜘蛛呆在蛛网里,好几个月,一动也不动。”(原文)

    ---茨威格笔下的这位德国医生的状态,其实是生活中很多人的状态:表面风平浪静,实则内心深处各种情绪如惊涛骇浪般泛腾,左右着生命之舟的航向。人们为自己营造的小窝是通向世界的支点,也可能是困住自己的井。被生活和职位以及某个无法抽身的境况紧紧束缚着的欲望和激情,总能透过某个缝隙狂奔,就像得了马来狂病症一样,直至被另一颗灵魂触动,转向名誉、爱和承诺的救赎之路,甚至不惜生命。如何稀释这份潜藏的能量,使其不至于散逸或以疯狂的方式让生命走向毁灭,是值得人类思考的问题。(感悟)

    午饭后,看百家讲坛时真正体验到“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是杭州师范大学王教授所讲的《爱上语文》。从张继的《枫桥夜泊》开场,打捞起“夜半钟声”这一意象,放在时间长河中,“以诗解诗”,剖析蕴含其中的诗性、诗味,理解诗人愁眠的意境。

    “夜半钟声”原是在诗人失眠之时传至耳畔的:若不是失眠,大约是听不到的。然而,诗人并没有写具体为什么而愁,历史长河中,“愁眠”的“知音”可谓多矣:从陆游的《宿枫桥》,高启的《泊枫桥》,王士禛的《夜雨题寒山寺》……还有陈小奇的歌词《涛声依旧》: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久违的你

    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

    许多年以后能不能

    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

    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提到知音,又不得不提《伯牙绝弦》;形容知音,谓之“高山流水”,而非“清风明月”之类,为何?原来,文化背后也有文化。所谓的高山是指五岳之首的泰山,并非海拔意义上的最高的山,是文化意义上的高山,古来皇帝封禅都是去往泰山,具有象征意义。而流水,是江河,指的是长江、黄河,是中华儿女的母亲河。高山和流水,一动一静,互为映衬,内涵丰富。

    能引起人们共鸣的事物,通常具有“唯一性”。又比如明月,通古今,通天下,也是传情达意的一个媒介。

    “夜半钟声”响彻天地之间,朗朗明月悬在天籁之上,优美的旋律唤醒内心……诗一般的宁静韵味,留存于记忆深处,亘古不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单曲循环,听寒山寺夜半钟声◎每一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qy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