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稳心山人
什么!读书也需要方法?读书不是一个写入人类基因的程序吗?你看看,在这样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里,当你在乘坐地铁的时候,放眼望去,有不少人拿着个手机,捧着个人类进步的电梯——kindle津津有味地在阅读着,在信息的大海里漂流着,时不时亮出一个会心的微笑。你居然和我说,读书需要方法?这难道不是门槛最低的一件事情吗?
是的,阅读,的确可以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事情,也可以是一针给精神的安定剂。但是,有时候,我们读书,是为了用知识去看待我们周遭所发生的一切,去做出判断,去做出回应,去和这个社会进行所谓的“交流”。
斋藤孝在《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中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书读得不够,只依赖互联网的话,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完全无法深入其中。”
读书,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我在荆棘密布的文字丛林中穿行的时候,思绪总是很容易就走到了一条黑色的歧路里,变成了迷途的羔羊。如果,读书不带着方法去读,就像探险者穿越丛林的时候遗弃了自己的砍刀一样。
记得考驾照的时候,我第一次坐在捷达车里,缩在小小的座椅上,面前的视野陡然变窄了很多,能看到的只有眼前小小的一块。有些不适应的我挪了下身子,调整了一下坐姿,仍然有些不习惯。
“开车的时候,眼睛大部分时间要盯着前方……”教练说的第一句话是这样的,“要不然你就不知道你要往哪开……”
读书也一样,当拿到一本书的时候,读书的人,应该要知道,读书的方向是什么,也可以说,读书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确定了问题之后,从问题出发,读书的人会打开自己的武器库,选择读书的方法,毕竟,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精读。此时,目录就会起到一个方向盘的作用,通过标题,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要读的内容在哪里。
经过一个选择的过程以后,读书人打开了书,任眼睛在白纸黑字上快速地移动。
“知道吗?开车的时候,要注意观察两边。”开车的时候,教练在旁边时不时提醒着我要观察周围的环境,及时反应,比如转动方向盘,又比如,踩下刹车。
伊文·伍德在研究快速阅读的时候,便提出了一种读书方法,叫做“双手制动法”。这种方法跟开车有点像,读书的时候,空无一物的双手,就起到了方向盘和刹车的作用:左手食指对准一行文字的开头,右手食指对准同一行的末尾,这样双手间就是文本完整的一行。阅读时,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快速移动视线,读完一行以后,慢慢地、不停地向下挪动手指到一行的左右两端。经过不断的练习,手指移动的速度可以不断加快,渐渐地,读书速度就提上去了。
“其实啊,我教你这些动作,你要学会在开车里运用。”教练的声音再次响起,“简单来讲,就是快加慢减一起步。”
先从一起步说起,大家都知道,斜坡起步,算是科目二里面的一座大山,为什么呢?因为踩着离合,踩多了容易过线,踩少了容易滑坡。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要在踩多和踩少之间,运用自己的感知和肌肉控制,让踏板正好落在踩多和踩少之间那条模糊的地带上。这条模糊的地带,在传播理论课上,被称为概念的边界,这条边界,将一个概念和别的概念区别开来。很多书,说起来,其实可以看做是概念的集合。概念与概念之间,连接着解释和事实。每一句话里面,又是概念所在的名词,和介词、连词、副词、形容词等等词语的混合。对概念的掌握意味着,你可以开始下面的加速或者减速过程了。
作者在书中提供了一个“5W加H”的框架,即何人、何时、何事、何地、为什么以及如何。在传播理论课上,我在教授明晰的阐述和同学热烈的讨论中粗浅地得到了一个新框架:概念帮助我们开始清楚地认知这个世界,然后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算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更进一步认知,而所谓的中介变量,可以看做是对于关系的科学解释,而调节变量,界定了关系发生的条件。带着这个框架,去阅读非文学类读物的时候,我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目录中,大概搜寻出涉及到的概念、关系、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然后带着一个初步的框架去阅读。针对目标和任务,我们调整自己踩油门的速度,即阅读速度,如果只是为了获知所谓的概念和关系,那么请速读和跳读;如果涉及到深度学习,请用心去识别中介和调节变量,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去了解概念和关系背后的发生机制,其实就是了解这个关系是怎样发生的,还有限定条件,也就是在什么条件下,这个关系会出现,或者增强,或者减弱。可以说,科学理论的发展策略,基本上也是围绕着概念、关系、机制和限定条件的增减而展开的。想象一下,作为一个研究者,你会怎样去看待你所阅读的材料里,所反映出来的对世界的解释呢?在《Philosophy of Science, Empiricism, and the Scientific Method》中,作者认为,每个人都会在对世界的观察中,逐渐发展起属于自己的认知框架。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所做的事情,其实就是修正着自己手中的方向盘,也就是认知框架,将自己的认知导向一个未知的远方。
当然,说了这么多话,还是需要实践出真知的。最后,以作者的一句话——知识之路始于翻开书页的那一刻作为结尾是再好不过了。
网友评论